临近期末

每个人都是步履匆匆

生活在忙碌之中

考试、考试、还是考试……

但是

精彩不容错过

体验·探索·创新

在刚刚结束的这个周末

储建学院的三场科技大戏连番上演!

就让储小建带你巡礼三大赛吧~

桥梁结构模型创新设计大赛

12月19日,储建学院年桥梁结构模型创新设计大赛,在工科楼D座大厅举行,共有来自土木、力学、储运等多个专业的40支队伍参加比赛。

大赛题目为“桥梁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比赛模型要求使用A4或A3白纸和胶水作为制作材料。比赛方式为在模型不发生较大变形的情况下使得负重小车在桥梁模型上顺利通过。

“你负责观察桥梁的变形,我来控制小车运行的速度”,参赛队员之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但参赛队员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因为在桥梁结构模型创新设计大赛中,一个小的失误就会让整个结构瞬间崩溃。他们笑着说,3天的幸苦劳作,3分钟的欣赏把玩,3秒的加载,在0.3秒中瞬间崩溃。

经过赛场上参赛队伍间“物理和思想”上的碰撞,在加载测试和专家评审后,本次比赛有6支队伍获得一等奖,10支队伍获得二等奖,14支队伍获得三等奖。

优秀学生作品

土木颜开

本组作品采用杆架结构,桥墩使用粘结好的三根纸棒,同时在桥面下增加斜撑以增强稳定性。整体结构的设计本着简约而不简单的原则,荷载传力路径清晰明确,初步实验达到了保持7kg静载1分钟以上。最终拿了二等奖,感觉有点可惜,熬夜卷纸棒的日子是我们为比赛努力最好的见证。不过,值得肯定的是,确实有很多队伍做的更用心、更细致。

建筑模型设计大赛

12月19日,储建学院与建筑学社联合举办第十七届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大赛——微空间改造竞赛。本次比赛分为三个赛道——光环境设计、改造方案(图纸)、模型制作。

光环境设计赛道通过参赛选手对光环境改造设计,将光和空间紧密结合,探寻光环境设计的策略。参赛者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光环境改造装置制作。

改造方案赛道通过对校园空间进行微环境改造,强调绿色生态、节能环保和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注重校园中建筑、人、环境之间的和谐,提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校园改造方案。参赛者以个人或小组参赛,需要提交至少一张A2画幅的电子版。

模型制作赛道通过参赛者动手制作模型,加深对身边微环境的了解,强调创新性和个性化。参赛者以小组为单位参赛,制作与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模型作品。

“本作品以本校小黄山、花园和南门所临海岸为原型,加以想象......”,比赛中第三赛道第五小组的参赛队员向老师仔细讲解着他们的参赛作品,生怕自己漏讲作品中的内容。

光环境设计赛道·模型制作赛道

我们小队在这次比赛中目标明确,分工细致,让我体会到了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偶尔会遇到挫折,但这些挫折只能激发我们不服输的劲头,而在我们熬夜奋战以及查阅大量资料后都一一克服。本次比赛更让我认识到周围环境的重要意义。

——力学候焕山

水火箭设计大赛

12月19日,储建学院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举办第三届“水火箭设计大赛”,大赛于体育场草地南侧进行,共支队伍,人参赛。

比赛进行时,参赛选手将水火箭安装在发射架上并用打气筒打气,借助水的冲力和压缩空气后冲击力的作用,使水火箭得以发射。

在比赛过程中第45小组成员苏程旭在比赛时突然发现发射器的大小与他们设计的水火箭并不匹配。但他们小组成员并没有因此手足无措,并在短时间内想出使用胶布缩小瓶口的方法,化解这次燃眉之急。

本次比赛中第10组参赛成员的水火箭以.6米飞行距离取得本次比赛第一名。本次大赛共评选出15组“距离最远水火箭”以及3组“外形最美水火箭”。

优秀参赛作品

组成员刘金成、丁俊源、陈宇航

这次比赛学到了很多!当我们小组一起组装水火箭的时候,在它的外观上花了很多心思,努力去进行美化。在正式比赛前,我们为了探究如何使水火箭发射距离更远而一次次的试飞,在网上学习技巧和基础知识的同时付诸实践,不断的去改变瓶中装水的比例,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方法。

看完这么多比赛

是不是也想参与其中呢

不要着急

储小建以后还会举办

更多优质有趣的活动

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jp/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