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到东加勒比的几个小岛——巴哈马的首都拿骚、美属维尔京群岛的圣托马斯、圣基茨—尼维斯旅游。原本只想领略一下热带风光和异国风情,没成想当看到那里的人、建筑和风俗民情,特别是当了解了那里的历史之后,我发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特点,感受到了历史大潮的涨落起伏,并由此引发了一些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这些特点主要有:

这几个小岛都很小,大的也不过多平方公里,小的只有几十平方公里,而且地处偏远,在大西洋的一隅。

它们都是大航海的早期哥伦布发现的,巴哈马是哥伦布年经过80多天的艰难航行发现的第一个陆地,其余的两个是哥伦布年第二次航海时发现的。

根据哥伦布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航海协议,哥伦布出海发现的所有土地都属于西班牙,因此,他们早期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经过长期、激烈的对殖民地的战争与争夺,城头变幻大王旗,英国又从西班牙手里夺取了控制权,建筑还遗存着浓厚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风格。这里,维尔京群岛情况稍有点波折,但大致也是这样的。当然,后来又有些变化,巴哈马和圣基茨独立了,圣托马斯在年被美国以万美元买去了。

大航海

从上述这些特点中,我们知道,这三个小岛都是大航海时哥伦布发现的,早期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由此推而广之,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大航海,使得西班牙,也包括葡萄牙,这两个并不起眼的欧洲小国迅速膨胀,占领了几百倍甚至于上千倍于自身的大片土地,同时也攫取了无以想象的巨大财富。

葡萄牙与西班牙

先看葡萄牙。葡萄牙地处欧洲大陆的最西端,国土狭小,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就是这样一个小国、穷国,一个大航海,就变成了庞大而巨富的帝国,版图从南美的巴西,一直到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一度垄断了全球的香料贸易。达伽马一次从印度带回来的财富是航行费用的60倍,宝石和香料让欧洲人垂涎欲滴。

西班牙比葡萄牙大得多,但是,西班牙被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统治了近年,直到年1月才实现了光复统一,当年8月哥伦布就远航出海。之后,他们横扫中美洲和南美洲,使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其版图之大,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与此同时,还获取了巨大的财富。这期间,西班牙从殖民地掠夺的黄金达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到16世纪末,全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83%都为西班牙所得。当时的西班牙可以说是富得流油。

可见,一个大航海,“两牙”就吃成了一个大胖子。那么,我们就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开始这场史无前例的航海大发现呢?

大致说来,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掐住了丝绸之路进入欧洲的咽喉要道,甚至还入侵、掠夺了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威尼斯,导致欧洲的香料等奢侈品价格提高了10多倍,丝绸之路从此衰微。这就迫使西方人急切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攻陷君士坦丁堡

攫取财富的强烈欲望。当时,在欧洲一把新鲜的丁香可以换取一把金币。巨大的利益促使他们采取疯狂的航海冒险,到印度及东南亚等香料产地攫取财富。事实也是如此,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麦哲伦,出发时五条船,三年后回来时只剩下一条船、18个人。即使是这样,这条船带回来的香料,不但弥补了三年多航行所有耗费,还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帆船

宗教圣战的巨大雄心。公元年,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多年以后,西班牙人实现了光复统一,天主教战胜了伊斯兰教,与此同时,西班牙也陷入了宗教狂热。他们想绕过非洲到西亚一带传播天主教,以达到从背后包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目的。因此,传播天主教也是他们大航海的使命之一,这也是今天拉丁美洲信奉天主教的原因。

十字军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托勒密创建了完整的地心说理论,但也提出了地圆说。哥白尼16世纪中叶,纠正了地心说的错误,提出了日心说,同时还提出了地圆说和地动说。15、16世纪,地圆说在欧洲有识之士当中逐渐得到认可。加之数学、天文学等的发展,都为大航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与此同时,地图学、航海学和造船术等技术也取得了可观的进步,从中国传入的指南针以及由此改造的象限仪、横标义等航海仪器已经运用,更大、更快、更适合远洋航行卡瑞克等帆船也已出现,这些就为大航海提供了现实可能。

哥白尼

这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欧洲其他如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家也面临着几乎相同的情况,那为什么不是他们而是“两牙”率先开始了大航海呢?这还与“两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由此形成的特定社会文化有直接关系。

我国海南有个天涯海角,“两牙”也被欧洲人称为天涯海角。天涯海角是什么,不就是边边角角吗?是不是还有点轻视、蔑视的意思?所以,如果你来到里斯本以西的海边罗卡角,就会发现那里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古代葡萄牙诗人卡蒙斯的名言:陆地在此结束,沧海由此开始。但是,这句话像不像一句谶语、一个暗号呢?预示着大航海就从这里开始呢?

葡萄牙罗卡角

事实上,“两牙”人的航海行动古已有之。由于“两牙”地处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碰撞、交汇的前沿,当时阿拉伯人的科技水平那可是不要不要的了,高出欧洲不知道多少个档次。这就使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较早地掌握、使用了更为先进的造船等科技。

又由于伊比利亚半岛直接面对大西洋,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所以,他们一出门就是大洋,航海活动波澜壮阔,不像欧洲其他国家在内海里转悠。

先进的造船科技

那么,这些就是只有他们能够率先开始大航海的原因吗?是,也不全是。还有一点更重要,就是决策者的远见与果断,这就不得不提两个人。

一个是被誉为航海王子的葡萄牙亨利王子。他终身未娶、生性简朴、目光远大、性格坚毅。放弃奢华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子里建立了航海学校,大量收集气象、信风、海流、造船、航海等文献研究分析,广泛网罗各国地学家、地图绘制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制定方案,积极支持各种航海活动(比如,造吨以上的船可以从皇家森林免费得到木材,其它材料进口免税),潜心研究造船技术,不但培养了大量航海人才,还研制出了在逆风情况下也能行驶的多桅三角帆船。

他派出的船队先后发现了马德拉群岛和亚述尔群岛,多年过去了,到现在这两个群岛仍属于葡萄牙啊。还穿过佛得角,到达了今天的塞内加尔、几内亚等,通过黑奴贸易和掠夺黄金攫取了大量的财富。

他是年出生,年去世,32年后,大航海就开始了。没有他前期做的大量准备和奠定的雄厚基础,葡萄牙在大航海中不可能起的那么早、走得那么远、攫取的财富那么多。他在世仅仅41年,简直就是为大航海所生,不知为葡萄牙人造福了多少代、多少年!

亨利王子

另一个就是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作为葡萄牙的女婿,当年哥伦布要远洋探险,首先游说的是葡萄牙王室。但葡萄牙王室早已计算出到达东方的正确航线,发现他的航行计划有明显的错误,没有同意。历史有时就是这么诡吊,葡萄牙人知道的太多了,因此丧失了这次重大的历史机遇。

接着,他又去游说荷兰、法国等,都被轰出来了,你看,历史不是没给你们机会,但是你们没抓住,这不能怪别人了。轰他的原因是什么呢?认为他是个大忽悠还要价太高。哥伦布要价是很高,给他配船、配人、配物资不算,还没出海就要封爵,要当海军司令,更过分的是他发现的地方他要当总督,子子孙孙还要继承。

这个要价够高的吧?但是,即使是这样,伊莎贝拉女王也敢拍板启用他。这种远见、气魄与格局是多么令人钦佩啊!当然,谈判是需要讨价还价的,西班牙最后也没有完全答应哥伦布的条件。当然,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伊莎贝拉女王的决策是有问题的,因为哥伦布的航线确实是错误的,只是误打误撞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但是,胜利者是不受非难的。

伊莎贝拉女王

在这里,我想多说一句,我发现,在欧洲的近代史中,有两个“姓”伊的女人,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一个就是伊莎贝拉女王,另一个我们后面还要提到。

由此可见,航海大发现始于“两牙”,是不是历史的必然?

一个大航海,就使得小小的“两牙”,几乎是瞬间就成为了横跨东西半球的强大帝国,其繁荣富强延续了近两个世纪。仅以西班牙为例,其鼎盛时期,庞大的无敌舰队称霸海洋,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主宰欧洲战场。

但是,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到17世纪中后期,这哥俩就先后衰落了,而英国在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以至于我们今天都知道英国是日不落帝国,谁还记得西班牙也曾经戴过这顶帽子呢?

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两牙”衰落得这么快?或者说,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在与强大的“两牙”以及法国、荷兰等强国的竞争中后来居上、称霸世界呢?甚至就连我们前面去过的那几个东加勒比海巴掌大的小岛也保不住转手英国了呢?

一般都从人口、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探讨。

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人口太少。15世纪时,葡萄牙的人口只有万左右,虽然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但给人一种蛇吞大象的感觉,要同时向东方、美洲和非洲派遣兵力,控制地盘,还要对抗阿拉伯人的攻击,面对英、法、荷兰等国对殖民地的争夺,甚至是海盗的骚扰,实在是力不从心。

西班牙要好一点,人比葡萄牙多,国力也比葡萄牙强,但它的地盘更大,面临殖民地争夺的战争更残酷、激烈,因此也不免捉襟见肘。

军事上的原因可能更加直接。由于北非的据点接连被阿拉伯人攻占,年,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想要收复失地,就举全国之力,组成十几万大军进攻摩洛哥。结果大败,国王本人阵亡,过半士兵丧生,葡萄牙元气大伤。

西班牙军事上的失利,最典型的莫过于无敌舰队的惨败。年,西班牙国王菲力二世派遣庞大的无敌舰队远征英格兰。结果强大的无敌舰队在英军灵活多变攻击和狂风暴雨突袭的双重打击下,惨遭失败,几乎覆没。从此,西班牙国力衰落,英国人最终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了海上霸权。

10年之间,这哥俩先后“牙”都掉了,是不是有点宿命的感觉。

无敌舰队惨败

经济上的原因更复杂一些。前面说过,通过大航海,西班牙一夜之间暴富。钱太多了,来得也太容易了。钱多就得消费,来得容易就不想劳动。怎么办?有钱就买买买,不想劳动就叫别人干。这就是进口商品和引进劳工。

从哪里进口商品?当然是从当时手工业比较发达的英国和荷兰进口。以至于年,一位西班牙人得意地炫耀:“让伦敦满意地生产纤维吧,让荷兰满意地生产条布吧,让佛罗伦萨满意地生产衣服吧,让西印度群岛生产海狸皮和驮马吧。马德里是所有议会的女王,整个世界服侍她,而她不必为任何人服务。”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服侍者通过生产,逐渐地积累起了财富,财富又转化为生产投资,鸡生蛋蛋生鸡,财富越滚越多。同时,工场手工业发展壮大起来了,各种广泛分工合作的行业与社会组织也建立起来了。不但实现了国强民富,也为工业社会的来临奠定了基础。

而被服侍者呢?由于只把财富作为金钱购买消费,消费完了财富也就没了。而且,造成了产业空心化。就像黑瞎子掰苞米,最后两手空空。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引进劳工上。当时西班牙国内,从事生产劳动的往往都是外国人。17世纪中期,仅马德里就有4万外国工匠。西班牙人有钱,不用干也不想干这些脏活、累活。长此以往,就在“两牙”滋生出一种被称为“伊比利亚文化”的观念。

所谓的“伊比利亚文化”,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嘛,就是鄙视生产、歧视劳动,追求奢华、热衷享乐。这种文化影响深远,以至于前几年,巴西中央银行行长还感叹说:我们(指巴西人)恐怕很难摆脱伊比利亚文化的影响。

你看,有钱就买买买,钱花光了还只想享乐不想干活,这不就逐渐地国弱民穷了吗?而英国等国家正相反,那不就国强民富了吗?所以,英国最后取西班牙而代之,确在情理之中。

如果把“两牙”的衰落和英国的崛起,只归于上述原因,不但过于简单,更重要的是肤浅。

那么,更复杂、更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编推荐

?权威解读:新思想为何以习近平的名字命名

?刘维木检查城区供热情况

?大连“卫冕”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发布

?普兰店近郊游攻略

?带你看遍普兰店绝美秋色

?普兰店风物传说

中共普兰店区委宣传部官微

普兰店发布长按







































复方驱虫斑鸠菊丸价格
北京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zs/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