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王国(三):腓特烈一世9.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I,年7月日-7年月5日),全名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FriedrichWilhelmvonHohenzollern),普鲁士的第一位国王(70年至7年在位),得到国王的称号前为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

()早年生活

腓特烈一世是勃兰登堡大选侯腓特烈·威廉与第一任妻子奥兰治-拿骚的路易丝·亨利埃特之子,年7月日生于柯尼斯堡(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路易丝·亨利埃特是联省共和国执政奥兰治亲王腓特烈·亨利的大女儿。年,大选侯去世,腓特烈继承了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之位,称腓特烈三世。

()成功称王

70年前,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土分为勃兰登堡和普鲁士两部分,勃兰登堡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选侯国,普鲁士是波兰的一个公国。而腓特烈一生的精力在于寻求成为国王,但是根据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律,神圣罗马帝国内除了一般由皇帝兼任的罗马人民的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以外不能有别的国王。

腓特烈一世为了实现升级为国王的愿望,建立了庞大而精良的军队和宫廷机构。他加入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联合奥地利、英国、荷兰等国对抗法国的路易十四。在反法的大同盟战争(-年)中,普鲁士军队表现出色;他还在年力挺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西征英国,把自己出名的军队总司令绍姆贝格调拨在威廉帐下(位列第二指挥),全力援助威廉三世发动“光荣革命”。

70年,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陷入孤立的境地,腓特烈一世第一个与皇帝结盟并派出援军。作为回报,皇帝在一份秘密协约中答应授予其国王的称号。70年月8日,腓特烈一世在柯尼斯堡加冕为王,称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一世的称号是“在”普鲁士的国王(K?niginPreu?en)而不是勃兰登堡国王,也不是普鲁士“之”国王(K?nigvonPreu?en),因为第一:神圣罗马帝国内除了一般由皇帝兼任的罗马人民的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以外不能有别的国王,而勃兰登堡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第二:普鲁士仍有一部分(西普鲁士)是波兰领土。

称王之后,腓特烈一世积极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继续扩大领土。他相继获得林根、默尔斯、上盖尔登、诺伊堡等地,此外还买得泰克伦堡和奎德林堡,为普鲁士争夺欧洲霸权打下基础。

()用人治国

腓特烈一世即位之初,在宰相埃伯哈德·唐克尔曼(EberhardDanckelmann)帮助下,领地逐渐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唐克尔曼精明能干、励精图治,在掌政期间(-年)大力促进贸易、工业、艺术、科学的进步,并增设重要的学院与大学。但是唐克尔曼勤俭治国、不苟言笑的喀尔文派作风,却日渐受到腓特烈一世的厌恶,加上唐克尔曼不但和选侯夫人夏洛特发生冲突,据说他还反对腓特烈一世获取普鲁士国王的称号;于是在腓特烈一世把他当作年里斯维克和约的代罪羔羊(和约结束了大同盟战争,但是勃兰登堡却一无所获,引来埋怨声浪),在同年解除他的首相职位。

之后腓特烈一世的作风转向奢华挥霍与王室排场,更不利的是在70-70年重用争议极高的“三W”大臣:Wartenberg、Wittgenstein和Wartensleben,这三位大臣垄断国政,替国王奢华的开销寻找财源,因此开征各种新式苛税;同时却屡次传出三人的贪腐事件与金融丑闻,引起公众强烈的不满。到70年因为破产危机已迫在眉睫,国王表示自己被三人欺瞒,才让俭朴的王储腓特烈·威廉一世以民意为后盾,把三人赶下政坛、代父理政。从此腓特烈·威廉一世以父亲为戒,励行俭朴吝啬的财政措施,并在7年腓特烈一世死后继位,成为著名的“士兵王”、“乞丐王”。

(4)评价

因为腓特烈一世晚年的失政,后代有些人因此认为他是个优柔寡断、爱慕虚荣的愚者,并把他死后遗留的庞大债务与财政管理不善,归咎于此。但事实上腓特烈的奢华挥霍,才是财务问题的主因;而且他负面的愚者形象,是在其孙腓特烈大帝极为刻薄的主观立场之下,刻意塑造的结果。譬如腓特烈大帝称祖父为“贪财王”(也作“佣兵王”themercenaryKing)、“处理小事时精明、处理大事时愚笨”;但事实上,腓特烈一世以国王称号和王者风范,收取民心、团结领地,对霍亨索伦家族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5)其他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70年英王兼奥兰治亲王的威廉三世无嗣过世后,虽然其遗嘱把奥兰治亲王传给同族的侄辈兼教子——约翰·威廉·弗里索(JohnWilliamFriso),但腓特烈一世身为威廉三世的表弟,认为依据荷兰的继承惯例,自己才是威廉的合法继承人,加上他一直是威廉三世的忠实支持者,于是在70年宣布继承表哥威廉,自称“奥兰治亲王”,并出兵占领奥兰治亲王的封建领地。之后在7年他虽然把这些领地和法王路易十四的部分领土作交换,但是获得路易十四对他“奥兰治亲王”的承认,他并分割自己其他领地,作为新“奥兰治亲王”的封地。从此普鲁士王一直享有“新教领袖”奥兰治亲王的英雄头衔。

在王后汉诺威公主索菲·夏洛特的影响下,腓特烈一世对艺术表现出强烈兴趣,任命知名的施吕特尔建筑师,建造夏洛滕堡宫等王宫、军械库。他鼓励发展科学和艺术,在位时,柏林创建了哈雷大学(年)、艺术学校(年)和柏林科学院(70年)等机构。普鲁士的经济文化得到长足进步,逐步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这些文艺建设让柏林被誉为“施普雷河畔的雅典”。

腓特烈一世跟随流行,模仿路易十四而生活奢侈,节俭的王太子经常反对他的浪费,继位后将其父的奢华作风称作“世上最疯狂的排场”。

腓特烈一世于7年月5日在柏林去世,终年55岁,安葬于柏林大教堂。

0.腓特烈·威廉一世

腓特烈·威廉一世(德语:FriedrichWilhelmI,年8月4日-年5月日),普鲁士国王兼勃兰登堡选帝侯(7年—年在位),绰号“军曹国王”、“士兵王”(Soldatenk?nig)。腓特烈一世之子,腓特烈二世之父。他的父亲腓特烈一世成功地使普鲁士变为一个王国,而他本人则大大加强了这个王国的军事力量。

腓特烈·威廉一世是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一世与汉诺威选侯恩斯特·奥古斯特的长女索菲·夏洛特的次子。在他岁时,他的父亲得到了国王的称号,他成为了普鲁士王储。他曾参加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7年月5日,父亲腓特烈一世去世,他即位成为国王。

腓特烈·威廉一世刚登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4月日普鲁士与法国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得到了格尔登上区,和法国、瑞士边境附近的纳沙泰尔、瓦伦金两个侯国。

腓特烈·威廉一世实行极端的军国主义政策。他大大加重赋税,把普鲁士军队从.8万人增加至8.万人(占人口的百分之四),由此普鲁士成为欧洲第三军事强国。腓特烈·威廉一世在位时,与奥地利、英国关系冷淡,只与法国、萨克森-波兰结盟。

腓特烈·威廉一世的普鲁士参加了反对瑞典霸权的大北方战争,但所得甚微。只是由于彼得大帝的俄罗斯打败了瑞典,腓特烈·威廉一世得到了直到奥得河河口的波美拉尼亚。

腓特烈·威廉一世是一位性格严厉穷兵黩武的战士国王,他以极其粗暴的军人作风对待臣民,把军事训练的严酷推向极致,但是也为普鲁士日后的扩张准备了坚实的军队和经济基础。腓特烈·威廉一世时期普鲁士军纪严格,校阅军队成了他最大的消遣。7年,实行分区征兵制,并强迫农民当兵,提供半数的兵源,另一半为外国雇佣军。他还有一个普鲁士巨人掷弹兵团:八卦谣言说他派人从欧洲各地绑架身高伟岸的巨人,编入一个特殊的掷弹兵团,从北海到地中海整个欧洲身高特殊的巨人都有可能被他骗去或者抢去。谣传也说:身材高大的女人同样不安全,常常被收集来与这些巨人配对,以产生下一代巨人。在年腓特烈·威廉临终弥留之际,当他听到神父布道“人赤条条地来,也赤条条地去”的时候,还能从病榻上挣扎起来说“怎么能赤条条的,我要穿上我的军装”。

年普鲁士东部发生鼠疫,人口骤减。腓特烈·威廉一世重新移民,使东部再度繁荣。79年,他解放自己领地上的所有农奴,废除世袭租佃制度。他提倡重商主义,发展工业。77年实施全国小学义务教育。

但腓特烈·威廉一世鄙视学问,他在普鲁士禁止法国文学、拉丁文和音乐。由于他生活简朴吝啬,又舍不得在经济文化建设上花钱,人称“乞丐国王”。当“士兵王”正以令人难以忍受的吝啬积累钱财,实施全力建军、提高军备的政策时,邻国的萨克森选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恰恰相反,大肆推行附庸风雅的文化建设。奥古斯特二世曾自诩其都城德雷斯顿是德意志的雅典(暗指自己高雅),把邻国普鲁士都城柏林比作德意志的斯巴达(暗指士兵王粗俗),士兵王听闻这个评价后却颇为高兴,在70年与富裕的萨克森(有兵.6万)公开结盟。两人死后,士兵王的军国主义方针被证明是正确的;他英明神武的儿子——腓特烈大帝继位后(扩军至6万人),在年轻易地攻破军备不振的萨克森(军队不足四万),建立北德地区的霸权。

由于腓特烈·威廉一世对王太子腓特烈过分苛刻,禁止他接触法国文学、拉丁文和音乐,反对儿子与英国王室联姻,经常对儿子进行体罚,造成了父子关系紧张。70年弗里茨企图逃亡英国未遂,被捕,腓特烈的同伙被处决,自己也险些丧命。

腓特烈·威廉一世于年5月日在柏林去世,终年5岁。他一生力倡俭朴,把军队从.8万扩大到8万人;治下人口更从7年的55万增加到年的5万。他死后,青出于蓝的儿子腓特烈,成为国王腓特烈二世,将普鲁士建设成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tq/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