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学界有一位类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的管理思想家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他写过很多有关组织和领导力的书籍,如《沙发上的领导》、《领导的奥秘》等,这些书都颇受好评。他为什么要写这些书呢?目的只有一个,有病的老板制造有病的组织是他的一句名言,如何改造这些有病的老板呢?如何在这些有病的企业里建立起高效的团队?这正是他研究和写作的目的。今天我们分享一篇他在《沙发上的领导》这本书前言部分的文字,跟随曼弗雷德领悟那些与领导力有关的禅宗故事吧。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希望你也喜欢上这位精通禅宗哲理的西方管理思想家。

有一个禅宗故事,讲的是一个学习武术的弟子,有一天他走到师傅那里,说:“我非常用心地学习您的武术法门,但我要花多久的时间才能大功告成呢?”师傅的回答是:“十年。”弟子听完不耐烦地追问道:“那也太慢了吧。我想快点成功!我会非常努力,我会全心全意地练习,不管每天要花多少小时。如果我付出这样的努力,我要花多久才能成功呢?”师傅想了想,然后说:“二十年。”

很显然,师傅想告诉弟子,在获得任何进展之前,他必须先学会耐心。他其实是在说——欲速则不达。有些学习是快不得的,必须一步一步来。要达到情感上的协调更是如此。要获得此类知识,有两个诀窍。第一个是耐心;第二个还是耐心!获得更高的情商——也就是说,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精神动力学——并不可能在转瞬间完成。用心理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毅力。耐心和毅力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它们是使情感更为机敏的关键。

将世界上的知名大公司与普通公司区分开来的,正是其员工的情商水平。在我们这个后工业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中,拥有高情商员工的公司在创造性和创新方面会独占鳌头。在这些公司中,类似于“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和“我们的资产每晚都会离开工作场所”这样的口号不仅仅是空话;它们是一种信条,有着真实的含义。运营这些公司的执行官们很重视他们的人才,而不仅仅将他们视作可交换的商品。他们意识到,员工中汇聚了大量的公司知识和财富,因此他们将人才的筛选、发展和保留视为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认为领导力的发展是一种核心能力,而且不遗余力地激励员工。

我一生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创建情商较高的组织。我选用了很多途径来让这个梦想成为现实。作为一个管理学教授、咨询师、领导力教练和精神及心理分析学家,我的确遇到过很多“躺在沙发上”的公司领导。我与这些执行官的深度互动让我可以偶尔窥见他们的内心世界,揭示出性格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展现个人和组织变化的过程。

走在这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上,我注意到,组织掌权者的个人目标和组织本身的目标之间有着清晰而强制性的关联。CEO的内心主题经常会支配组织结构或所从事的活动。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联系,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塑造了我们。换句话说,我们都受到自己思想的影响;有了思想,我们才建立了自己的世界。感知占据了非常大的分量,以至于客观性不过是掩盖着的主观性而已。因此,很多管理学理论虽然能够解释人们在组织里做决策的方式,却不过是不恰当的过度简化。实际上,某些决策表面上的理性解释常常是虚构的,是事实的理性化,是用来解释内心主题是如何转化为外部实际的。

当我担任执行官们的管理咨询师时,我经常能够成功地打造出高绩效团队和高绩效组织。但是,当我开始与执行官们共事时,我发现很多执行官团队所表现出的不过是我所谓的“非自然行为”。虽然他们会聚集到一起,做出影响组织和员工未来的严肃决策,但他们却依然从事着常规性的活动,专注于政治手腕,装腔作势而不是实实在在。各个企业实体中的“贵族”——例如市场营销和新产品开发部门的领导者——忙于保卫他们各自的领地,防止真正的冲突发生。此外,当执行官们围绕着“无法讨论的问题”时,似乎有更多无形的因素会产生影响。当一只磅重的大猩猩坐在桌子上,嗅着周围的一切时,高级执行官们会花费很大的力气来忽视它的存在。很多时候,只有等到火烧眉毛(或时过境迁)时,公司领导者们才会准备好来处理这个问题。很多时候,作为一个外聘咨询师,我会推动执行官团队去应对他们各自无法讨论的问题。这么做的时候,我开始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上梁不正下梁歪。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我的咨询工作中,我非常努力地培养出了情商更高的学生。无论是在和MBA共事时,还是在与执行官合作时,我都会做出巨大的努力。我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两个转型项目——“对领导力的挑战:塑造自我反省的领导者”和“通过咨询和辅导来实现改变”,都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尤其是高级管理项目“对领导力的挑战”,是一个极好的人类“实验室”,鼓励和促进参与者的思维转变。

作为一个致力于帮助人们实现自我转型的教育工作者,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这样的:如果我可以提高任意一次项目参与者中大约20个人的情商水平,或许我就可以对10万个或更多他们所负责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希望可以帮助他们的组织变得更有效率,更人性化。太多的组织出现了滞化,从而阻止了人类精神的自我实现。

《沙发上的领导》这本书就体现了我的信仰,以及我在INSEAD全球领导力中心的同事——高情商组织中同事的信仰。它是我前面一本书——《领导的奥秘》的延续。区别在于,这本书介绍了个体和组织干预的临床范式,是更为概念化的。它更深入地探究了性格原型;引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论来帮助执行官们改变行为模式;它研究了领导力辅导的问题;







































白癜风中医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tq/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