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英国文学史
英国文学作品,往往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高雅、精致、矜持,且或多或少沾些古旧的色彩。这种气质也是英国人的特征,与英国文化的“贵族化”倾向深深契合。英国文学是冷静的、克制的,甚至略显刻板。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国身份最高的教堂。有四十位国王在此登基,每位国王加冕时坐的靠背椅,至今仍陈列在教堂里。教堂里有一块墓地,埋葬着英国历史上的许多大人物,包括多个朝代的君主,以及近代的丘吉尔首相等。就在教堂的主祭坛和圣地左侧,也就是历代国王加冕和皇族举行婚礼的旁边,有一块专门的墓地,用于安葬英国历代文学家。莎士比亚、培根、狄更斯、哈代等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学家,都在此处安眠。在英国,文学家与国王、女王和首相一样,受到最高规格的尊重。这块墓地,被称为“文学角”。在整个英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随处可见文学家的故居。乔叟、勃朗特三姐妹、华兹华斯、简.奥斯汀、司格特、柯南.道尔等等,他们的故居被当作圣地,仔细地保存起来。很多被建成博物馆,即使主人已经逝世好几百年,但故居里一切都保存完好,一如生前。故居里还陈列着当年留下的手稿、生活用品、所出作品的各种版本,有时候还有作家的等身塑像。位于英国汉普郡乔顿的简·奥斯汀故居英国人对于文学家的尊崇和热爱是发自内心的。这种深厚的情感来自长期的历史积淀。英国的民族性格使英国文学更富有自尊,进而促进了它的形成和发展,而英国文学的日渐成熟又进一步塑造了英国人的性格。两者相得益彰,使无论是英国人还是英国文学都具备鲜明的“英国特色”——英国人的言谈举止像文学作品中的骑士一样彬彬有礼、文雅考究,而英国文学也像英国人一样颇有绅士风度。中世纪文学英格兰岛的早期居民没有留下书面文学作品。公元5世纪,外来入侵者占领英格兰岛,并留下一部神话史诗——《贝奥武甫》。全诗结构完整,文字生动,语法讲究,体现了古英语诗歌的特色。《贝奥武甫》公元6世纪,基督教传入英国,出现了宗教文学。到了年,法国人入侵英国,古英语开始慢慢变化,文学上出现了新的风尚。骑士传奇开始风行,主要内容是歌颂对领主的忠和对贵妇人的爱,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是《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讲述的是亚瑟王“圆桌骑士”的奇遇。中世纪英国文学的最高峰出现在14世纪,代表作家是乔叟。他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采用韵文的形式,刻画了一群朝圣者的形象,行文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是全面而深刻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年,英国海军一举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民族情绪愈加高涨。文化和文学领域风起云涌,名家辈出。诗歌领域,成就最高的当属埃德曼.斯宾塞,代表作是《仙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散文的代表作家是培根。他的作品风格简约、隽永悠长,涵盖哲学、思想、政治、文艺等各个方面。今日耳熟能详的“知识就是力量”就是他散文中的原句。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最杰出代表,毫无疑问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一生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博采众长而又自有创造。历史剧描画了整整三百年的英国历史,场面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上前所未有。喜剧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郁,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悲剧代表作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以及《麦克白》,戏剧冲突深刻、激烈,语言华美,对于世相人心的洞察是无与伦比的。这几部作品代表了莎士比亚的最高成就,影响了其后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戏剧创作,至今难以超越。威廉·莎士比亚17、18世纪代表作家文艺复兴之后,英国社会动荡不安,人们越来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ly/8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神了30年前的国产90,居然这么骚
- 下一篇文章: 致胜神器6大洋黑洞的修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