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亲人依依永别,走上不归路,全球围观了他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无论生死,尊严是人生最珍贵,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素。 那天是5月2日,珀斯国际机场里人流攒动,大家都在忙着check-in。就在这个时候,一大群人乌泱泱地从机场入口进来了。排在他们最前面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而后面的人,看得出来都是老人的家人,一共来了30多个,有老有少。 到了登机口后,他们每个人都和老人拥抱告别,此情此景,机场的人都误认为是日常旅行告别。 于是,有人好奇地问道:“老爷爷,您这是要去哪啊,怎么这么多人送您那!” 然而,老爷爷却微笑地回答:“去天堂”。 这个回答让大家吓了一跳,以为他在开玩笑,但其实,这位老爷爷就是大卫·古德尔,他即将开始一段独特的旅程。 这段旅程对于他来说,只有起航,并无归期。 9号,临终新闻发布会,他接受了媒体专访时平静地表示: “每个人过中年的人,毋庸置疑,都应该有权利遵循个人选择、以及选择个人认可的时间点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不过在澳大利亚,我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然后,这位植物学家选择在当地的植物园度过了人生中最后一天。 北京时间10日晚9点,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古德尔在瑞士正式接受了安乐死。 英国BBC报道 古德尔实施安乐死的地点:瑞士巴塞尔的一间寓所 在临终前,他吃了自己生前最爱的Fishchips,听着贝多芬的《欢乐颂》。 他还一直念叨工作人员别磨磨蹭蹭了,最后撂下这样一句话: “我等这一刻实在是太久了。” 15克的戊巴比妥钠(sodiumpentobarbital) 古德尔被实施安乐死的器具 古德尔老爷爷的一生 古德尔老爷爷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今年已经岁了。能活到这个岁数本身就非常不容易,再加上老爷爷这一生的传奇经历,让他的这次“死亡之旅”,更受到世人的瞩目。 古德尔的青年时期,可以说是颠沛流离,一直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 他出生后才4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整个童年时期,他都沐浴在炮火声中。而等他成年后,又不巧遭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幸的是,古德尔虽然经历了两场人类历史上最残酷、规模最大的战争,但他还是活了下来。 也许是为了逃避童年时的回忆,战争结束后,34岁的古德尔选择了宜居到远离纷争的澳大利亚。 从那以后,澳大利亚就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结婚,生子,一住就是70年。 古德尔和第二任妻子 值得一提的是,古德尔老爷爷从小就是个学霸。再来到澳洲前,他就已经在伦敦大学拿到了3个博士学位, 而定居安宁的澳洲后,古德尔更是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上,不仅发表了多篇论文,很快就成为了澳洲著名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被邀请去各个大学任教。 古德尔发现自己非常享受教书育人的过程,于是他把大学教授当做自己的固定职业,并决定为之奋斗终生。 古德尔真的说到做到了。 65岁时,古德尔就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他不甘寂寞,在别人都开始养花养草,带孙孩的时候,他编著了一部长达30卷的《世界生态系统》系列丛书。 年,古德尔前脚刚过完岁生日,后脚就在SCI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而到了岁时,古德尔依然还奋斗在科学前沿, 2年前澳洲国庆日的时候,他还因为在科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被政府授予了荣誉勋章,成为了澳洲最年老的科学家。 岁的古德尔博士被授予勋章 然而,在这些光鲜的荣耀下,其实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心酸。 年,古德尔所在的伊迪斯科文大学(EdithCowanUniversity),突然希望和他解除工作合同。这让他和他的家人非常诧异,因为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近20年! 他气冲冲地找上门,想知道校方这么做的理由。然而当校方解释完后,他却无法反驳一个字。 因为他每周四天搭两次巴士和一次火车上下班,单程就要花费90分钟。这样长的路程,对于一位多岁的老人来说,实在太过冒险,所以学校这么做,也是为了他的健康和安全着想。 古德尔难以接受这样的说法,他认为这是一种“年龄歧视”。—— “我的一生,基本全奉献到了学术上了,如果不能做学术,我还有什么价值呢?” 他的女儿更是表示不满:父亲一生致力于教育其他人,可在他做出一切贡献之后,竟被如此遗弃。 但静下心来想了想后,老人觉得校方说的也有道理。他自己的身体什么情况,其实他早就有数。 90岁时,他跟朋友出去打网球,发现体力已大不如前,脚上根本跟不上朋友的节拍。 他喜欢莎士比亚,下班后就会参加一个业余剧团的演出,但因为他的视力急剧下降,被没收了汽车执照,最后只好被迫放弃了这项兴趣。 古德尔业余爱好是排演戏剧 不仅如此,他的眼睛也严重老花了,即便戴上老花镜,也无法看清报纸、更别说看电脑屏幕里重要的邮件了。这些都阻碍了他更好地参与学校工作和学术研究。 最后,他的身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大家都先于他去世了。 这些事情,他都明白,到了这个年纪,他基本已经丧失了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了。 古德尔老爷爷的自杀决定 校方的决定下来后,古德尔虽然理解,但还没有完全放弃。当时他被被下令离职的事件,在年成了国际头条新闻。 许多人知道后,纷纷站出来谴责:年龄怎么能成为工作的障碍。 在全球科学家支持及公众的强烈反应之下,古德尔得以保留无薪职位,继续在伊迪斯科文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但他被迫换到离家比较近的地方,仅一部电脑和一部打印机与他相伴。 工作是保住了,但古德尔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家工作后,古德尔一开始还觉得比较轻松,不用长途跋涉。但很快就他就意识到,他再也见不到同事和朋友,也失去了与人精神交流的机会。 活动量一下子减少了的古德尔,身体情况开始急转直下。 几个月前,他不小心在家里摔倒,无法自己站起来的他,不得不在地板上躺了两天,直到清洁工医院。 医生得知他还在工作,马上眉头一皱,联系了他的家人,告知一定不要让古德尔再独自出门, 最好有人24小时看护或者直接搬进养老院。 从那以后,古德尔也没办法再工作了,每天的生活就像是被人牵着线的木偶一样: 起床、吃早饭、等吃午饭、吃午饭、等吃晚饭、吃晚饭、睡觉。 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让古德尔觉得自己得不到尊重,活得很没意义。 他每天坐在椅子上就在回想,3年前他岁的时候,他能一个人坐火车,从达尔文一路坐到到阿德莱德。 2年前年的时候,他还可以坐船,和女儿还有研究人员,一起跑到荒岛上去寻觅野生动物的踪迹。 古德尔和女儿一起到荒岛寻找野生动物 如此狂热自由的人,却被禁锢了所有行动,这无异于谋杀。 与其这样被“谋杀”,还不如选择自杀。 心灰意冷的古德尔,开始尝试囤安眠药自杀,然而死神似乎还不打算带走这个老人,2次自杀,2次都失败了。 古德尔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他也越来越丧失了活下去的意愿, 终于,他向澳洲政府申请了安乐死。 独自生活的古德尔博士 但是包括澳洲在内,安乐死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非法的,维多利亚州的安乐死合法化法案也要等到年才能生效, 同时条件必须是健康堪忧、生命只剩6个月的癌症换证才能适用。 也就说,像古德尔这样,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疾病的人,即使澳洲安乐死合法,他也无法申请—— 毕竟,他只是太老了而已。 古德尔想要安乐死的决定,他的家人和朋友们一开始不理解,后来和老人长谈后,也慢慢理解了。 他的朋友说:“David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不希望身边一直有人照顾他,他希望自己还是和正常人一样,开心又有智慧的交谈,别人能做的事情,他也都想做,而不是慢慢等死。” 在获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后,古德尔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前往瑞士进行安乐死。 但这也成为了他的遗憾, 他不能在他度过一生、奉献一生、热爱一生的国度里,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古德尔老爷爷并不是一个人 人类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以前,人们会觉得想要活得越久越好。 但现在,不仅要活着久,更要活得有质量,这个质量,不止来自身体,更是来自心理、精神、情感上。 所以,并不只有那些得了绝症,被病魔折磨的得痛苦不堪的人,才会想要安乐死。 那些有尊严地活着的残疾人、精神患者和老年人,他们都有同样的诉求。 想到这,有一部电影非常能引起人深思,那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深海长眠》 主人公雷蒙,是个旅游冒险家,他的梦想,是有一天可以走遍全世界,然而一次意外,让他颈部以下全部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你可以想象,那么向往冒险的灵魂,却被困于一副无法动弹的驱壳内,是多么痛苦,是多么煎熬。为了拜托这地狱般的一切,他用了30年的时间为自己“有尊严地结束生命”做斗争,但屡屡遭到政府和法院的拒绝。 最后,雷蒙只能求助自己最好的朋友,让他把自己毒死。 成功后,警察开始追凶,然而让人震惊的是,竟然有多人前来自首——原来,他们都是支持雷蒙的人。 在雷蒙的朋友和家人看来,人应该“爱生命”,而不应该“惩罚生命”。 电影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有尊严地结束生命”到底指什么? 安乐死,真的只适合绝症患者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不幸,即使没有病痛,他们也在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慢性疼痛”, 比如,弱势群体之一的老年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六分之一60岁以上的老人成为受虐者。老人年纪越大,就越弱势,更容易被受虐。 令人惊讶的是,有47%的施虐者是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孩子以及私人或者养老院看护。 他们被虐待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三者是最普遍的: 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心理因素,和子女沟通出现问题;以及和子女有金钱方面的纠纷。 老年人遭受冷落和虐待,已经是一个悲哀的事实。 呼吁自愿安乐死的人群 虽然联合国已经将6月15日定为“世界虐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ly/7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丽岛middot湾湾的大小事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