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821/4453160.html

点击图片上方蓝字“诗刊社”,一起玩耍吧^-^

当你老了叶芝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和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火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上的山上它缓缓地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袁可嘉译

威廉·巴特勒·叶芝(-),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出生于爱尔兰一个新教家庭,父亲是位肖像画家,叶芝本人也学过画。他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艾比剧院(Abbey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他还是后期象征主义诗歌在英国的主要代表,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我在这里爱你

聂鲁达

我在这里爱你在黑暗的松林里风解脱了自己

月亮像磷光在漂浮的水面上发光

白昼日复一日彼此追逐

雪以舞动的身姿迎风飘扬

一只银色的海鸥从西边滑落

有时是一艘船高高的群星

哦船的黑色的十字架孤单的

有时我在清晨苏醒我的灵魂甚至还是湿润的

远远地海洋鸣响并发出回声

这是一个港口

我在这里爱你

我在这里爱你而地平线徒然地隐藏你

在这些冰冷的事物中我仍然爱你

有时我的吻藉这些沉重的船只而行

穿越海洋永无停息

我看见我自己如这些古老的船锚一样遭人遗忘

当暮色停泊在那里码头变得哀伤

而我的生命变得疲惫无由地渴求

我爱我所没有的你如此地遥远

我的憎恶与缓慢的暮色搏斗但夜晚已降临并开始对我歌唱

月亮转动他齿轮般的梦

最大的星星借着你的双眼凝视着我

当我爱你时风中的松树

会以他们丝线般的叶子唱出你的名字

李宗荣译

巴勃鲁?聂鲁达(-),智利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20岁即出版代表作《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此后他从大学辍学从事创作,并担任过外交官。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根据其故事改编的电影《邮差》获年奥斯卡金像奖。

不期而遇

辛波丝卡

我们彼此客套寒暄,

并说这是多年后难得的重逢。

我们的老虎啜饮牛奶。

我们的鹰隼行走于地面。

我们的鲨鱼溺毙水中。

我们的野狼在开着的笼前打呵欠。

我们的毒蛇已褪尽闪电,

猴子——灵感,孔雀——羽毛。

蝙蝠——距今已久——已飞离我们发间。

在交谈中途我们哑然以对,

无可奈何地微笑。

我们的人

无话可说。

陈黎译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波兰女诗人,同时也是位杰出的翻译家。辛波丝卡一生创作了二十本诗集,公开发表的诗歌约首,创作生涯从年代延续至年,是波兰最受欢迎的诗人。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距离

米沃什

保持一定的距离,我跟随着你,羞于离你更近。

虽然你选我在你的葡萄园做工压你愤怒的葡萄。

根据其本性,对每一个人而言:那残损的不一定都会治愈。

我甚至不知道一个人是否会自由,因我一直在违背我的意志劳作。

被按着脖子,像一个男孩踢着咬着,

直到他们使他在桌前坐下命令他写作业,

我愿和别的人一样却被赋予了孤绝的苦涩,

相信我乃是众生平等的一员,醒来却发现一个陌生人。

反视自己的举止仿佛来自一个不同的时代。

愧疚于对俗仪的反叛。

世上有那么多人善良而公正,被正确地挑选

无论你走到哪里,他们都追随着你。

那也许是真的:我秘密地爱着你

却没有像他们那样有着靠近你的强烈希望。

李以亮译

切斯瓦夫?米沃什(-),美籍波兰诗人。年出生于当时隶属波兰版图的立陶宛。幼年随父母住在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回到立陶宛。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后参加抵抗运动。-年先后在华盛顿、巴黎的波兰使馆担任文化参赞和一等秘书。年受聘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移居美国。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独白

帕斯

在剥蚀的廊柱之下,

在梦和虚无之间,

你的名字的声音

穿插进我不眠的钟点。

你那浅红的长发,是夏日的闪电,

以甜蜜的强暴的力量

起伏于黑夜的脊背。

梦里的黑暗的流水

在废墟间涌淌,

从虚无中构成了你:

痛苦的发辫,已经遗忘。

夜色中湿润的岸边,

横陈着拍击着一片

梦游里的海洋,一无所见

王央乐译

奥克塔维奥?帕斯(-),墨西哥诗人、散文家。生于墨西哥城。20世纪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到巴黎参加超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并在法国、日本、印度、瑞士等国从事外交工作。年为抗议墨西哥政府镇压学生运动,他辞去驻印度大使职务,此后任职于英美大学的科研机构,年回墨西哥从事创作。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黑马

布罗茨基

黑色的穹窿也比它四脚明亮。

它无法与黑暗溶为一体。

在那个夜晚,我们坐在篝火旁边

一匹黑色的马儿映入眼底。

我不记得比它更黑的物体。

它的四脚黑如乌煤。

它黑得如同夜晚,如同空虚。

周身黑咕隆咚,从鬃到尾。

但它那没有鞍子的脊背上

却是另外一种黑暗。

它纹丝不动地伫立。仿佛沉睡酣酣。

它蹄子上的黑暗令人胆战。

它浑身漆黑,感觉不到身影。

如此漆黑,黑到了顶点。

如此漆黑,仿佛处于针的内部。

如此漆黑,就像子夜的黑暗。

如此漆黑,如同它前方的树木。

恰似肋骨间的凹陷的胸脯。

恰似地窖深处的粮仓。

我想:我们的体内是漆黑一团。

可它仍在我们眼前发黑!

钟表上还只是子夜时分。

它的腹股中笼罩着无底的黑暗。

它一步也没有朝我们靠近。

它的脊背已经辨认不清,

明亮之斑没剩下一毫一丝。

它的双眼白光一闪,像手指一弹。

那瞳孔更是令人畏惧。

它仿佛是某人的底片。

它为何在我们中间停留?

为何不从篝火旁边走开,

驻足直到黎明降临的时候?

为何呼吸着黑色的空气,

把压坏的树枝弄得瑟瑟嗖嗖?

为何从眼中射出黑色的光芒?

它在我们中间寻找骑手。

吴笛译

约瑟夫·布罗茨基(-),俄裔美国诗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犹太人家庭。15岁即辍学谋生,打过许多杂工,18岁开始写诗,发表在苏联的地下刊物上。年受当局审讯,被定为“社会寄生虫”,判刑5年,后来当局迫于舆论压力,在其服刑18个月后予以释放。年被放逐后移居美国,在高校担任驻校诗人和访问教授。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给我妻子的献辞

艾略特

这是归你的——那跳跃的欢乐

它使我们醒时的感觉更加敏锐

那欢欣的节奏, 它统治着我们睡时的安宁

合二为一的呼吸。

爱人们发着彼此气息的躯体

不需要语言就能思考着同一的思想

不需要意义就会喃喃着同样的语言。

没有无情的严冬寒风能够冻僵

没有酷烈的赤道炎日能够枯死

那是我们而且只是我们玫瑰园中的玫瑰。

但这篇献辞是为了让其他人读的

这是公开地向你说的我的私房话。

裘小龙译

托马斯·艾略特(-),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现代派诗歌运动领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祖父是牧师,曾任大学校长。父亲经商,母亲是诗人。艾略特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比较文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来到英国,并定居伦敦,先后做过教师和银行职员等。年发表的长诗《荒原》(据说原诗长达余行,被庞德删成现在的行)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难余生

沃尔科特

饥饿的眼睛贪婪地吞吃海景,只为一叶

美味的帆。

海平线把它穿上无限的线。

行动滋生狂乱。我躺着,

驾驶着装上肋木的一片椰影,

生怕增多我自己的脚印。

吹着沙,薄如烟,

腻烦了,移动一下它的沙丘。

浪潮像孩子似的厌倦了它的城堡。

咸的绿藤和黄的喇叭花,

一个网缓缓移过空无。

空无一物:充塞白蛉子头脑的愤怒。

老人的乐趣:

早晨,沉思的后撤,想着

枯叶,自然的安排。

阳光下,狗粪

衔了硬壳,发白如珊瑚。

我们结束于土,开始于土。

在我们的内脏里创世。

细听,我就能听见珊瑚虫在营建,

两个海浪击出一片静默。

掐开一只海虱,我使雷霆爆裂。

像神一样,我歼灭神性、艺术

和自我,我抛弃

已死的隐喻:杏树的叶形心。

成熟的脑烂得像个黄核桃

孵出它

乱糟糟的海虱、白蛉和蛆,

那个绿酒瓶的福音,被沙塞死了。

贴着标签,船的残骸,

握紧的漂木苍白而带着钉,如一只人手。

飞白译

德里克·沃尔科特(-),西印度群岛中的圣卢西亚英语诗人兼戏剧家。具有英国人、荷兰人、和黑人血统。年毕业于牙买加的西印度群岛大学。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特立尼达和美国,做过中小学教师、记者、大学诗歌教授,创立过圣卢西亚艺术行会、特立尼达戏剧工作室。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饮水

希尼

她每天来打水,每一个早晨,

摇摇晃晃走来,像一只老蝙蝠。

水泵的百日咳,水桶的声音,

捅快满时响声逐渐减弱,

宣告她在那儿。她那灰罩裙,

有麻点的白搪瓷吊桶,她那嗓门

吱吱嘎嘎地响就像水泵的柄。

想起那些夜晚,满月飘过山墙,

月光倒穿过窗户映落于

摆在桌上的水杯。又一次

我低下头伸嘴去喝水,

忠实于杯上镌刻的忠告,

嘴唇上掠过;“毋忘赐予者”。

袁可嘉译

谢默斯·希尼(-),爱尔兰诗人。出生于爱尔兰北部一个虔信天主教、世代务农的家庭。年凭借第一部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一举成名。年到美国伯克莱大学做访问学者,80年代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任荣誉教授。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光芒涌入

特朗斯特罗姆

窗外事春天长长的动物

阳光那透明的巨龙

如郊外一辆没有尽头的火车

——我们没看上它的头部

岸边的别墅向两侧移动

像傲慢的螃蟹

太阳使雕塑闪耀

宇宙疯狂的火海

被土化成一段抚摸

清算的时刻到了

李笠译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瑞典诗人,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同时是一位心理学家和翻译家。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一生写诗仅余首。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jp/7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