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六说历史滑铁卢那些事4圣约翰山上
终于,到了滑铁卢前一天。 这天凌晨,威灵顿公爵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撤退。 公爵决定在四臂村后方一个更加适合防守的地形上展开阵形,和拿破仑一决雌雄。这个地方叫——你以为我会说叫滑铁卢?错了!实际上这场终结了拿皇梦想的战役,基本没滑铁卢这个小村庄什么事,这个小村庄甚至都没有出现在法军的视野里。战斗发生在滑铁卢以南的一个叫圣约翰山的平缓丘陵的南麓。 重复一遍,滑铁卢这战役,并不是发生在滑铁卢,而是在圣约翰山,至于它为啥叫滑铁卢战役,有一个说法是威灵顿把自己的军旗部署在了滑铁卢。 威灵顿公爵决定从四臂村撤退到圣约翰山,并且依托地形进行防御。 有一说一,这个系列文前面两篇都在各种黑威灵顿公爵,但是威灵顿本身的领军才能,我认为是不容置疑的,他确实是个防御战的大师,他选了一个让拿皇如鲠在喉的地形来打这场防御战。 但是,法军本来是可以不让威灵顿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交战地形的。 6月17日这天早上,威灵顿的主力开始从四臂村撤退,奈伊元帅的主力就在和他们隔着黑麦田相望的地方,可能距离都不到两公里,奈伊元帅如果这时候发动攻击,就没有什么滑铁卢了,战争会在四臂村这里结束,因为当天早上,拿皇的主力正准备从利尼出发包抄四臂村,奈伊只要拖住威灵顿,英荷联军就要被歼灭在这个小村庄了。 而实际上,奈伊元帅自己的兵力,也足够击溃威灵顿,因为威灵顿现在还有大量的部队部署在西面,没能赶过来,公爵手中的兵力其实也就三万多。 然而我们的奈伊元帅,认为今天是星期六,应该让士兵们休息一下。 于是威灵顿撤走了,他并不是因为后来下雨才逃脱法军的追击的,原因很简单,下雨会让法军移动变慢,难道就不会让英荷联军移动变慢么?实际上天气影响到了双方。 所以我一直认为,拿皇在滑铁卢的失败,奈伊要负首要责任。 这并不是因为他后来那失败的骑兵冲锋,那相比之下只是小错,他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四臂村两次贻误战机,不然根本不会有滑铁卢的。 总之,最后拿皇来到了他的兵败之地滑铁卢——实际上是圣约翰山脚,威灵顿已经集中了兵力,在山上布阵。他把自己的主力大部分部署在圣约翰山北麓的反斜面上,法军根本看不到山后面有多少英军部队。 拿破仑这个矮子,找了一栋尽可能高的建筑眺望战场,也根本看不见威灵顿的主力是如何布阵的。 在拿皇的前面有一道缓坡,缓坡上有两个需要大家记住的名字——这是两座坚固的石头农庄的名字。 没有错,又是坚固的石头农庄! 一个叫无辜萌哦不,乌古蒙。这是个庄园的名字,是个果园,果园内有一座面积很大而且有几层的坚固的石头房子,这房子周围还有小教堂、谷仓和马厩等小型建筑,全是用坚固的石头建造的。然后果园外围还有一圈坚固并且很高的石头围墙。 威灵顿公爵很清楚这个庄园的重要意义,所以他把自己最能打的部队——英王近卫军主力——部署在了这个果园里。在当晚6点后,无辜萌陷入危机的时候,威灵顿公爵派出的增援部队也是十分可靠的单位:英王德意志军团第二旅,和汉诺威军团的一个团,都是说德语的部队。 所以说,德国人觉得是自己打赢了滑铁卢那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威灵顿的主力部署在无辜萌后方有些距离的山顶,大部分都在反斜面上,英王近卫军可以说是孤悬在英荷联军主力阵线外的一个突出部。它注定要让进攻的法军十分的难受。 在无辜萌的另一边,还有一个重要的石头房子,叫拉艾圣,实际上这是几栋分开的房子构成的一个小村,英荷联军也在这里部署了部队,不过他们离联军主力的防线比无辜萌要近得多,因此战斗也没有无辜萌那么激烈。 在这两个石头房子之间,是一片巨大的开阔地,这一天在这块开阔地上发生了大量的厮杀。再往东,是一个叫做拉艾(没有圣)的村庄,这个村庄也有一个特点:很多坚固的石头房子。威灵顿公爵把魏玛亲王率领的拿骚部队部署在了村庄的石头房子里,这些部队在16号凌晨和上午的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拿骚人背后的反斜面上,是威灵顿的精锐骑兵部队,和作为预备军的民兵部队。 在拉艾圣和拉艾之间,也是一片巨大的开阔地,而且也是上坡,在坡的顶端是一排树篱,从山脚完全看不到部署在反斜面上的英军。英军在树篱笆中间砍出了几条路,把炮兵推到了树篱前方,用来轰击仰攻的法军。 威灵顿非常害怕拿破仑从圣约翰山更西面的地方包抄自己,那样他必败无疑,于是把1.7万人放在了圣约翰山西面很远处的一个村子里,保护侧翼。这1.7万人在整个18日都没有参加任何战斗,直到法军溃败都没有打一枪。 同样基于对法军突破自己西面阵线(对威灵顿来说是右翼),威灵顿把自己的大部分部队都部署在了拉艾圣和无辜萌之间,在两个石头农庄后方的山顶上。 威灵顿的左翼力量相对薄弱,大约只有右翼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但是拿皇完全不知道这点,因为他看不到威灵顿的布阵。 年6月18日,星期日的早上,拿破仑在一个叫做佳姻庄的客栈醒来,这个客栈是他这一整天的指挥部。 在他北面,大约米的圣约翰山山顶上,一棵巨大的榆树非常显眼,威灵顿公爵的掌旗官就在这棵树下,公爵本人也将在这棵树下指挥整场战役。 两位统帅互相都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对方。 17号全天以及18号早上的雨,让整个圣约翰山的地面都处在泥泞的状态,法军的攻击速度注定要被减缓。 而威灵顿公爵依托石头农庄和反斜面的布阵,也使得法军火炮无法对英军造成足够的杀伤,英军的火炮却可以自上而下有效的杀伤通过开阔地进攻的法军。 当法军顶着炮火和泥泞,付出惨重伤亡登上了圣约翰山的山顶,他们会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以逸待劳的英荷联军步兵,那时候真正的战斗才会开始。 光看威灵顿的布阵,不管拿皇如何进攻,威灵顿都赢了一大半了,拿皇确实有犯错,他的错误就是不该进攻选择了优秀的阵地进行防御的敌军。拿皇太自信了,如果他不理会威灵顿的布阵,而是包抄迂回对方,那结果肯定也不一样。 但是,历史是没有如果的,拿皇就是决定仰攻占领了优势阵位的敌军,而且他的兵力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因为他把相当一部分军队派去追击普军了。 拿皇没有视野看不见威灵顿的布阵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大概就是拿皇真的老了,失去了以往那种敏锐的战场嗅觉。 这天中午,雨停之后,法军的进攻开始了。 拿皇认为无辜萌农庄是个必须拿下的要点,就下令自己的弟弟热罗姆·波拿巴率领一支劲旅去攻击无辜萌农庄。 同时拿皇也命令16日四臂村和利尼两场战役进行的时候像无头苍蝇一样在两个战场之间奔波的埃尔隆率领部队从东侧战场发动攻击。 奈伊元帅则受命进攻威灵顿公爵的右翼。 同时拿皇还命令第六军的一部分部队,沿着通往布鲁塞尔的公路,向拉艾圣发动攻击。 拿皇的战术很简单:全线攻击敌军,观察敌人的弱点,然后投入帝国近卫军攻击弱点,击败敌人。 帝国近卫军一直被放在佳姻庄后方,等待着投入战场的时刻。 上午十一点,法军第九步兵师开始攻击无辜萌,12点,热罗姆·波拿巴率领的步兵第六师出现在无辜萌农庄的西侧,试图包抄农庄,战斗打响。 然而法军很快发现无辜萌农庄的墙太高,不好翻越,翻过去了又会遭到来自农庄各个窗口的射击。 滑膛枪虽然命中率非常糟糕,但是在70米以内开火的时候,还是有一半的可能命中射手瞄准的人的。所以七十米是滑膛枪的有效杀伤距离。农庄内的排枪使得法军无法翻墙攻击农庄,农庄那狭窄的大门成为唯一的攻击路径。 另外,这个系列的前几篇也提到,英军中大量装备来复枪,前膛装弹的来复枪装弹十分的慢,但是在防守石头房子的时候,因为只有窗口和临时开凿的枪眼能射击,所以来复枪装弹慢的缺点变得无足轻重了,因为英军可以好多人驻守一个窗前,轮流射击。而来复枪的长射程和精准度,则被有效的利用起来。 英军还在部分高墙后面搭了台子,让自己的步兵可以越过墙头开火,同时还砍倒了无辜萌庄园面向英军那一侧的树篱笆,让英军火炮可以开火攻击穿过树篱笆进攻的法军。 法军掷弹兵试图冲进农庄用炸弹清扫房子里的敌人,然而他们并没有成功。 法军的炮兵则因为果园树木的遮挡,无法准确的轰击农庄外墙。 其实如果现场的法军军官中有脑袋灵活的人的话,应该能想到把炮兵推进到农庄墙壁前面,用实心弹轰击墙壁的战法。然而现场的法军将领根本没人想到这个办法。 或许是想到了,但是炮兵没法顶着英军的火力把火炮推过泥泞的地面抵达无辜萌外墙下。 总之无辜萌的战斗到了最后,变成了争夺农庄大门的战斗,英军知道一旦人数优势的法军冲进农庄内部,他们很可能被消灭在农庄里。 威灵顿派出了自己的援军,攻击正在冲击农庄大门的法军侧翼,双方在这个坚固的石头农庄附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这时候忽然不利于英军的事情发生了,一名绰号破坏者的法军工兵少尉手持一柄巨大的工兵斧——这是工兵装备来砍树的斧头——直接将无辜萌北门门闩从外面劈开,随后这位身材壮硕的法军少尉高呼为了帝皇冲进英军人堆,开始施展无敌风火轮。 法军步兵纷纷高呼为了帝皇、鲜血与荣耀等口号冲进农庄。 那名法军少尉可能长这个模样 遗憾的是,法军指挥不灵,没有立刻在这个突破口上投入后续梯队。拿破仑的弟弟热罗姆·波拿巴估计要为这事情背锅。 无辜萌的大门再次被封闭,突入庄园内的法军被英军围剿,全部战死。只有一名随军鼓手被英军当作这场战斗的见证者留了下来。 大约下午三点,法军终于调动过来榴弹炮,开始向无辜萌发射燃烧弹,准备彻底烧毁这座坚固的石头农庄。 拉艾圣的战斗也在差不多同一时间打响,在这个村庄,法军的进展比无辜萌顺利许多,法军很快夺取了村庄的南部,开始和占领村庄北部坚固的石头房子的英军对射。 他们的对手是来自英王德意志军团的德国人,以及来自汉诺威军团的德国人。 但是法军在拉艾圣的战斗还是逐渐取得了进展,村子里的德国人弹尽粮绝,终于决定放弃拉艾圣。大约当晚六点,经过五个小时的战斗,法军拿下了拉艾圣,这大概是滑铁卢战役中法军取得的唯一一个局部胜利了。 战场的东翼,埃尔隆将军决心洗刷16日的耻辱,要把胜利送给皇帝。 然而这谈何容易,拿破仑给他的战场是一段缓坡,没有任何遮挡,英军的来复枪可以从拉艾圣和战线最东部的拉艾射击他的步兵阵列,而部署在山顶的英军火炮也能够持续不断的轰击法军的步兵。 不过法军炮兵数量更多,质量也更好,埃尔隆相信他们能压制英军的炮火。 但是埃尔隆完全看不到在山顶等他的是什么部队。 实际上,在威灵顿公爵战线的最东端,部署了大量的英国骑兵,埃尔隆对此一无所知。 法军在付出了巨大伤亡之后,终于抵达了山顶,他们摧毁了在山顶来不及撤走的英军炮兵,越过遮挡视线的树篱,然后和英军步兵横队发生了正面遭遇。 英军的排枪给法军造成了巨大伤亡,然而法军的纵队攻击在最后凑效了,英军的横队被一个接一个的击溃。 就在这时候,包括英军第92苏格兰高地团(去看系列前几篇,也有这个团番号出现)在内的苏格兰部队出现在法军面前,苏格兰人穿着裙子,在风笛的乐曲声中向法军前进,士气高昂。 法军也重新稳住冲击的阵势,准备和苏格兰人血战一番。 这时候英国骑兵部队突然出现在法军右翼。 法军步兵猝不及防,英国骑兵迎来了自己最光荣的一刻。 攻上山顶的法军步兵被迅速击溃,英国骑兵开始冲向山下的法军炮兵阵地。 法军炮兵在发射了一轮散弹之后丢开火炮躲避骑兵攻击,但仍然有不少人被骑兵砍到,还有至少十五门火炮被下马的骑兵破坏。 埃尔隆见状,下令自己的骑兵对英国骑兵进行反冲击,滑铁卢战役中唯一的一场骑兵对决就这样在整个战线东侧,法军阵地附近展开。 英军骑兵被法军骑兵击溃,但是埃尔隆也没有办法立刻重新组织起步兵攻击。 几乎同一时间,奈伊元帅开始了他著名的骑兵攻击。 奈伊的骑兵攻击有很多文章描述过了,我这里就概述一下好了。 最开始骑兵攻击非常有效,迅速摧毁了英军在山顶的炮兵阵地,但因为是仰攻,而且从开阔地发动攻击十分的明显,山顶的英军步兵有足够的时间组成方阵,来防御骑兵。 因此奈伊的骑兵冲上山顶之后,发现有密密麻麻的英军方阵在等着他们。 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下,方阵对骑兵的效果,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神。有效当然是有效的,但是方阵和骑兵的攻防战,双方都会有巨大的伤亡,尤其是在法军骑兵数量众多的情况下,当时英军的方阵中步兵的伤亡也相当的大。 而且法军炮兵在得到山坡背面具体的情况报告之后,开始用榴弹炮越过山顶攻击英军,这加剧了英军的伤亡。 除了实际上的伤亡,骑兵冲击对步兵的心理素质是十分严峻的考验,经常会出现本来可以抵挡住冲击,结果士气崩溃阵形瓦解然后被人屠杀的情况。 所以实际上,虽然奈伊的骑兵进攻犯了非常巨大的错误,但要说奈伊的攻击完全没有效果那也不对,至少奈伊拖住了山顶上威灵顿的主力步兵部队,让威灵顿暂时无法向无辜萌和拉艾圣增援。 但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法军付出的代价太过高昂了——除了在战线东段埃尔隆将军手里的骑兵之外,法军的骑兵部队几乎全部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反复攻击中被严重消耗。 但是必须意识到的是,英军步兵也伤亡惨重。 这个时候——大约是18日下午三点到四点之间——威灵顿其实处在一个相当危险的状况中,战线最西侧,无辜萌在燃烧,看起来随时可能被完全烧毁,东段威灵顿的骑兵刚刚被法军骑兵击溃,埃尔隆正在重整被英军骑兵击溃的法军步兵,重新集结部队。中路拉艾圣正在激烈争夺中,看起来法国人正在逐渐掌握优势。而东边山顶上,法军的骑兵在一次次冲击他的步兵,让他们动弹不得,而且谁也不知道步兵的士气会在什么时候崩溃,只要有一个团的士气崩溃,紧接着就会是一场雪崩,大多数团都会崩溃的。 实际上已经开始有人在逃跑了,比如95来复枪团的掌旗官后来就回忆道,自己团有至少一百没有受伤的人跑了,其他人也在骚动。 咋一看一个团跑一百人没啥,但是这个年代,英军的编制是这样的:英国陆军一个团往往有两个营,只有个别团有超过两个营的编制,而正常的两营制团,一个营主要负责训练新兵,另一个营则出国作战。换而言之,在拿破仑战争时代的英军战斗序列里,一个团一般就一个营的规模,大约到人的样子。 为了稳住士气,威灵顿公爵决定离开自己在老榆树下的指挥位置,亲自到各个团的方阵鼓舞士气。 此时法军骑兵还在反复冲击山顶上的英军方阵群,公爵的这个决定无疑非常非常的冒险。 所以说威灵顿和华盛顿不一样,虽然都有吹牛皮的部分,但是威灵顿人家确实有真本事,在圣约翰山上英军之所以能挡住法军的攻击,威灵顿公爵的个人能力确实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公爵带领着少量侍卫,穿行在方阵之间,甚至和零星的法军骑兵发生了交手,他高举着还有血迹的战刀,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呼。 终于,奈伊元帅从热血中冷静下来,他意识到光靠骑兵无法攻破威灵顿的战线,于是下令雷耶将军发动步兵进攻。 然而奈伊又犯了错误,他的骑兵必须停下来收拢残兵,所以他让步兵单独进攻山上的英军。 结果雷耶将军的步兵被击退,英军稳住了阵线。 这时候,奈伊注意到,中路拉艾圣已经快要被夺取了,而且奈伊跟随着骑兵冲上过山顶,他能看到很多英军在溃退——英国人的史料说那是伤兵和回去运弹药的民夫——奈伊知道,威灵顿公爵快要撑不住了。 他决定全力夺取拉艾圣,然后从中路沿着公路把火炮推到山顶去,轰击英军的阵形。 奈伊投入了重新集结的一些骑兵部队,和埃尔隆一起夹攻拉艾圣。 如前文所示,六点钟左右,拉艾圣被法军占领,他们和山顶之间再没有任何天险,一条笔直的公路直通威灵顿所在的老榆树。 但是所有法军部队都损失惨重,无力继续向前推进。 奈伊认为只要拿破仑给自己一些增援,他就能一下子攻上山顶,占领威灵顿公爵所在的老榆树,切断公爵的阵线,完成中央突破。 莱因哈特:总之,中央突破就对了。 从各方面的史料来看,奈伊在错了那么多次之后,这次他对了。 然而,拿破仑在相信了奈伊那么多次之后 这次不信他了。 拿破仑跟奈伊说,自己手里没有部队了。然而实际上,他还有12个营的老近卫军。此时如果公爵看到老近卫军的熊皮帽子出现在中路,估计会认为大势已去吧。 而此时在中路的那些受损严重筋疲力尽的英军部队,大概会在看到熊皮帽子的时候直接溃败——就像之前无数次发生的那样。 奈伊没办法,只能用手头的军队一点一点的向山头推进,步兵开路,炮兵推着火炮一点点前进。而英军也在逐步后撤。奈伊离威灵顿所在的老榆树越来越近了。 终于,法军大炮推进到了距离老榆树不远的地方,英军步兵为了躲避炮弹不得不后撤,然后法军散兵趁机占领了山顶。 但是英军步兵很快把散兵赶走,但马上他们又在法军大炮的威胁下不得不后撤。 英军付出了大量的伤亡,同时越来越孱弱。 只要法军的线列步兵占领山头,公爵就绝对再也无法夺回山头了。法军会切断贯通圣约翰山山脊的横向道路,英军的战线就被懒腰两段,两侧英军将无法互相支援,最重要的是,法军将会获得极佳的火炮阵地。 威灵顿公爵下令,英军各团开始把团旗和英国王旗后送。 公爵本人也准备加入战斗。 就在这时候,冯·齐藤将军率领的普鲁士第一军出现在圣约翰山战场的最东侧。 其实布吕歇尔的军队早在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就加入战斗了,只不过他根据自己参谋长格奈森瑙的建议,没有直接加入圣约翰山战场,而是前去攻击拿破仑后方的普朗斯努瓦村。 但是冯·齐藤将军的部队走的是比较偏的路线,所以他们刚好从圣约翰山不远处经过。 威灵顿看到了这支普军,便派出了自己身边的普军联络官去呼叫这支普军部队。 联络官抵达战场东部的时候,却发现齐藤将军的部队正在离开。 原来是进攻普朗斯努瓦村的普军在帝国老近卫军增援法军之后,被击退,并且处于劣势,于是格奈森瑙派出了联络官沙恩霍斯特——不是后来命名战舰的那个沙恩霍斯特,应该是他的儿子或者孙子——催促齐藤将军的部队加速赶往普朗斯努瓦。 联络官冲上去寻找齐藤将军,说明了情况,并且和沙恩霍斯特大吵了一架——这个联络官之后在普鲁士军内的命运估计挺曲折的。 在法国人的研究里,拿破仑没有给奈伊老近卫军的理由,就是因为普军正在攻击他后方,皇帝知道打赢了英军之后还有一场和普鲁士的战斗要打,所以希望保存老近卫军的战斗力。 不管事实是不是这样,反正普鲁士人在法军后方的进攻行动,确实让拿破仑不得不把几乎所有的青年近卫军派遣到了普朗斯努瓦附近构筑防线,防止普军占领村庄之后包抄自己,这些部队随后受命夺回普朗斯努瓦。青年近卫军基本上都是精锐腾跃兵,他们一共有十个营,而占领普朗斯努瓦的普军是他们的数倍。 但是青年近卫军依然重新夺回了大半个普朗斯努瓦,然而普军的部队还在不断的抵达,他们渐渐包围了村庄,一个院子一个院子的驱逐青年近卫军部队。 帝国的青年近卫军几乎完全消耗在了普朗斯努瓦,没有投入到正面作战中。 正面,圣约翰山上威灵顿得到了齐藤的普鲁士第一军的补充,他从自己的左翼抽调了部队,支援中央,终于击溃了奈伊的攻击。 拿破仑这个时候才认识到必须投入老近卫军了。 他选择的进攻方向,就是奈伊元帅那失败的骑兵冲锋的方向。 老近卫军坚定的发动了攻击,然而他们人太少了。 这次攻击,成了拿破仑军事生涯最后的绝唱。 进攻失败后,大溃败开始了。 然而在佳姻庄附近,有三个营的老近卫军摆成了方阵,率领他们的康布罗纳将军高举鹰旗,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英军,荷军和普军,高呼:“近卫军宁死不降!” 而法军炮兵仍然在向英军开火,不愿意接受已经战败的事实。一发炮弹打在了距离威灵顿公爵不到三米的地方,打断了他的副将阿克斯布里奇的腿。这位副将高喊:“上帝啊,公爵先生,他们打断了我的腿!” 威灵顿公爵看了他一眼,回答道:“你说得对。” 滑铁卢就这样在圣约翰山上结束了。 这里还有几个插曲:拿破仑派出了格鲁希元帅的三万三千人去追击布吕歇尔,然而因为苏尔特元帅的错误,格鲁希元帅没有能阻止布吕歇尔的部队,而是和布吕歇尔留下断后的普鲁士第三军在距离圣约翰山大概十二英里的地方单独展开了一次战役。 此外,本来法军有六千人的部队部署在布吕歇尔赶往圣约翰山必经之路上,但拿破仑的命令是让他们和追击的格鲁希元帅夹击普军,而且要等格鲁希元帅先动手,所以这0法军就看着普鲁士军队躲过了拉普河,完全没有利用暴涨的河水狙击普军。 总之,历史没有如果,现在回顾滑铁卢的过程,只能感叹,天要亡法兰西啊。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jc/4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把件展品放进海底,竟成为世界奇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