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引言

拿破仑在被征服国家中所实行的政策,一是横征暴敛。例如,从年到年间,他从普鲁士掠去10亿法郎,从威斯特伐里亚王国征收万法郎。二是以武力推销法货于被征服的国家。例如,强迫意大利对于法国降低关税,规定棉织品只能从法国输人,而意大利的生丝、羊毛等原料只能输出到法国。三是大陆封锁政策给欧洲各国人民及资产阶级带来灾祸,使各国经济遭受损失,物资缺乏,物价昂贵,各被征服国家的人民势必购买价格很高的法国商品。四是拿破仑在被占领国家内实行征兵政策,成千上万的欧洲各国青年被征入伍,为拿破仑打仗。

被征服国家的人民运动

从拿破仑在被征服国家中所执行的政策来看,不难了解拿破仑的掠夺性的战争,终必激起各被征服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遭到被占领国家内广大人民的反抗。年,从法军占领西班牙起,西班牙人民就展开了猛烈的反抗,全国各地都发动了游击战,法军大受其苦。同年7月间,在巴连,西班牙的游击军包围了法军,并俘虏杜邦将军指挥下的法军一个师,迫使约瑟夫·波拿巴不得不退出马德里。

同年,葡萄牙人民也起来反抗法国占领军。英军在葡萄牙人民的协助下于沿海登陆。8月底,法军被英军逐出西班牙。拿破仑不愿意放弃西班牙,于年11月5日亲率大军18万进攻西班牙,12月间又占领了马德里,约瑟夫·波拿巴恢复王位,却不能制止西班牙人民的反抗,西班人民在全国各地仍然展开广泛的游击战争。这种战争一直继续到年,牵制法军达25万人之多。西班牙人民反对法国侵略者的民族斗争是和国内资产阶级革命结合起来的。西班牙资产阶级与自由贵族认为欲求民族解放、独立与强盛,必须以革命扫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中世纪残余。

因此,年在加的斯召开国会,通过了自由主义的宪法。这一宪法并未取消君主制,只是限制王权,成立国会。国会废除了内地关税制度、教会什一税和领主的裁判权,但并没有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这充分地说明了西班牙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还没有力量打击封建贵族的势力。除了西班牙人民起义外,普、奥也发生了民族解放运动。当年法、奥于瓦格拉姆正在激战时,在齐罗儿掀起了农民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饭店主安德莱·荷弗尔。他们曾三次攻占英士布鲁克,因为奥军统帅部轻视人民的武力而不给予支持,以至于最后失败。

反抗拿破仑压迫的民族起义也发生于普鲁士。普鲁士陆军少校西耳及陆军上校乔尔堡所领导的起义,都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并都曾与法军激战过一个时期。总之,这些民族解放运动,尤其是西班牙的人民运动,大大地动摇了拿氏的统治。拿破仑击败各君主国的雇佣军易,但对于各被征服国家中的人民运动却深感头痛,这些人民运动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可是,给予拿破仑帝国以决定性打击的是俄国的卫国战争。

年拿破仑侵俄战争

拿破仑企图独霸欧洲,不仅要消灭英国,而且也想打垮俄国。当拿破仑征服了欧洲大陆一切国家只剩下俄国时,他就把目标放到俄国。他想征服俄国,然后再利用它的力量去进行反英战争。在年俄法之间所签订的《提尔西特和约》并不是诚意的,而是建立在彼此利用基础上的,因此并不巩固。其实,俄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一切农产品都需要向英国输出,同时又极其需要英国的商品。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切断了俄英贸易,使俄国商人及地主蒙受了莫大损失。此外,俄国贵族深怕法国革命的影响会动摇俄国国内的农奴制。拿破仑控制了整个德意志和建立了华沙大公国之后,也大大威胁了俄国。

年12月,俄皇放弃了大陆封锁政策,开始允许英货的进口,并对法国输入的奢侈品如丝织品、天鹅绒、酒等课征禁止税,这就更加激起了拿破仑加紧准备侵俄的战争。而俄国也做了准备,与英国建立了谅解,并与土耳其媾和。年2月,拿破仑迫使普、奥与他缔结军事条约,加入反俄的军事联盟。年6月间,为了先发制人,拿破仑率军60万未经宣战便越过涅曼河侵入俄境。拿破仑进攻俄国时,除了自己的主力军外,还加上所有欧洲被征服国家的军队,其中有德、意、波、荷、比、瑞、西等各国的军队,大约有20多个种族都被拿破仑强迫硬征来做炮灰。

拿破仑侵入俄境时,俄军的人数总共约有24万,而且分散在沿国境各地。最初,俄军统帅伯尔克莱·德·托利诱敌深人,避免决战,但由于众寡悬殊,俄军败退。后来,俄军的总指挥由俄国最卓越的司令官库图佐夫担任,法俄两军在斯摩棱斯克展开激战。俄军在战斗中表现出倔强的战斗精神,使拿破仑颇感到吃惊。9月7日,俄法两军在莫斯科附近的波罗季诺展开又一次激烈的战斗。这次战斗充分地表明了俄罗斯民族为了保卫祖国不惜任何牺牲的英勇决战的气慨,同时也表现出库图佐夫是一位特别能干和足智多谋的军事领袖。波罗季诺战役是当时历史上最激烈的战事之一。结果,俄法双方的损失均很惨重。俄军虽暂时退出波罗季诺,但是拿破仑并不认为是法军的胜利,这一战役也使他深深地感到俄国是不易征服的。库图佐夫从波罗季诺退到莫斯科。

当讨论是否再战的问题时,将领们意见非常分歧,而且亚山大一世对俄军的供应与新兵的补充都已中断。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库图佐夫认为必须保存军队的有生力量,毅然地决定撤离莫斯科,莫斯科的居民也随军离开首都。9月14日,拿破仑的军队只剩下10万人,进入了所有守军和居民都已撤走一空的莫斯科城。当天晚上,莫斯科起火了,仓库、商店和货物都被烧毁,全城烧了6昼夜,这是拿破仑事先有计划地对于这个大城市的破坏与烧毁。这种野蛮行为连一个法国将领自己也提到:“从斯摩棱斯克开始,拿破仑的军队便有了一种蛮族入侵的性质。”莫斯科的陷落并未使俄国人民丧失继续决战的信心,而他们保卫民族的意识反而更加高涨起来。

离开了莫斯科城的居民踊跃地参加了义勇车,农民们组织起游击队发动游击战,协助库图佐夫军队,处处打击法军。由此可见,反抗拿破仑的战争具有了人民战争的性质。法军占领莫斯科后,仅仅驻守一个空城,既缺乏粮食,又蒙受寒冷。因此,士兵多半患了疾病,死亡非常严重。拿破仑企图和俄军谈判,但库图佐夫拒绝了任何谈判,并加紧攻击莫斯科四周的法军,击败了缪拉兵团。于是,拿破仑军队的士气削弱了,不得不准备撤退。10月19日,拿破仑放弃莫斯科,开始从俄国撤退。最初,他想取道卢加,经由南方给养丰富的地区撤退,但是俄军拦住了他的去路。到了最后,拿破仑只好沿着来时的斯摩棱斯克大道退却。

当法军撤退的时候,沿途遭到俄军及游击队的袭击,酷寒与饥饿也危害着法军,法军官兵每天死亡、病倒的为数甚大,到12月底只残留有3万人。拿破仑抛弃了溃败的残军,带着副官与传令兵,坐上马车,经过德国奔回巴黎。年的俄国卫国战争是一次正义的战争。俄国在这次战争中,由于俄国士兵的英勇,游击队和农民们的活跃,以及整个俄国人民的团结一致,最终消灭了拿破仑的所谓“大军”。拿破仑帝国受了这次打击之后,从此便走向了崩溃。

拿破仑帝国的崩溃

拿破仑侵俄失败以后,被占领国的人民纷纷起来争取民族的独立。首先是西班牙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加强起来,其次是德、意各国的独立解放运动也普遍地高涨起来。普鲁士与奥地利的封建统治者利用人民的反法情绪,以期击垮拿破仑。

年3月16日,普对法宣战,并参加了英国所组成的第六次反法联盟,这次联盟包括英、俄、普、瑞典、西和葡等国。新的联盟成立后即向拿破仑提出条件,要求他放弃所占领的土地,遭到拿破仑拒绝,于是战争又爆发了。年初,联盟军进入法境。年3月31日,俄皇亚历山大与普王威廉三世统率联军攻进巴黎。当联军进入巴黎时,王党贵族及背叛拿破仑的一些高级官吏们都热烈地欢迎联军。4月1日波拿巴王朝被废止,4月6日拿破仑逊位并被送往厄尔巴岛,联盟国将该岛送给他作为终身的财产。

于是,法国的波旁王朝复辟了,路易十六的弟弟普罗温斯伯爵即位,号称路易十八。路易十八即位后,颁布了《年宪法》,又称《钦定宪章》,规定法国的政体为君主立宪制。设立两院,即贵族院与众议院。贵族院由国王指定的世袭贵族议员组成,而众议院议员是选举的,但选举的财产资格规定得很高,只有交纳法郎直接税者才享有选举权,而在当时能享受这种选举权的人数很少,而且这只是选举的财产资格。至于议员的被选权,财产资格规定得更高,即必须交纳法郎直接税的人,才能取得议员候选的资格。根据这种规定,当时能取得议员候选资格的还不到1.5万人。

此外,宪法还规定,只有国王才享有立法的提案权,并有否决权,还有不经过立法机关直接颁布法令之权。由此可见,年的宪法把法国政体规定为一个君权极广泛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总之,这个宪法是贵族地主和上层资产阶级相妥协的产物。年5月30日在巴黎签订了和约,法国让出在共和国与帝国时期所占领的一切领土,恢复年的疆界,因而引起军队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级与农民的极端不满。此外,波旁王朝复辟后,把高级官吏职位都给予了从前的亡命贵族,大量撤免在革命时期被提升上来的将官,同时加重了课税。所有这些,遭到广大人民的愤慨,人民开始怀念拿破仑。在巴黎和会中,联盟国分赃不均,矛盾重重。于是,造成了拿破仑东山再起的机会。

年3月1日,拿破仑率领人离开厄尔巴岛,由法国的南岸登陆,向巴黎挺进。路易十八派遣攻打拿破仑的军队都倒向拿破仑方面,农民、工人及城市的民主派都欢迎拿破仑的归来。3月20日,拿破仑未遇什么抵抗进入巴黎,路易十八逃到英国。欧洲列强对于拿破仑的重新掌政大为震惊。3月25日,英、俄、奥、普又缔结了反法的军事联盟,之后其他许多欧洲国家都加入了这个联盟。这是第七次反法的欧洲联盟,联盟军军队有90余万人。战争在比利时境内展开,在年6月18日的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的军队被联军完全击溃。滑铁卢战役使拿破仑遭到彻底的、致命的打击,巴黎重新落到联军之手。

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逊位。拿破仑这一次取得政权约有天,故史称“百日政变”。7月6日,波旁王朝重新回到法国。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成为英国人的俘虏,年5月5日死于该岛。从此以后,法国的历史进入复辟王朝的统治时期,而欧洲的历史也就进入了一个反动的统治时期。

维也纳会议(-年)

欧洲列强为了处理与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善后问题,在年9月于奥国首都维也纳召开和会,史称“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从年10月1日开始,到年6月9日结束。外交谈判主要是在会议幕后,由英、俄、奥、普四强代表所形成的小会上进行的。其他各国的代表在参加了隆重的会议开幕仪式后,就把时间用到舞会、宴会、打猎和庆祝会上了。大会结束当天通过了所谓的“最后决议”。从会议本身及其形式来看,显然,维也纳会议完全被英、俄、普和奥四大国所操纵。它们漠视各国人民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及民族利益,而要重新划分欧洲各国的版图。

因此,维也纳会议的任务共有三个:一是采取了塔里朗所提出的正统主义原则,恢复拿破仑战争之前的旧秩序,消除拿破仑战争时期在欧洲各国所实现的资产阶级改革。二是巩固对法国的胜利,防止法国恢复拿破仑帝国及其独霸全欧的企图。三是满足强国重分欧洲及殖民地的要求,即所谓“补偿原则”。总之,这是一个极其反动的国际会议,不仅要重新划分欧洲版图,而且要使历史开倒车,恢复欧洲的封建秩序。

在维也纳会议中,列强之间由于目的不同,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矛盾。俄、普、英、奥之间的矛盾表现在波兰和萨克逊的问题上。波兰很久以前就是俄、普、奥三国进行扩张领土的对象,俄军在拿破仑退败之后占领了华沙大公国,拟把它作为自己永久的战利品,这就遭到普、奥的反对,引起俄、普、奥间的尖锐矛盾。关于萨克逊问题,拿破仑战争时期,萨克逊王国是拿破仑的同盟国。战后,普、奥都企图把萨克逊归并到自己的版图以内。当时,俄皇亚历山大想在欧洲建立一个反对奥地利的盟国,主张把萨克逊并给普鲁士,但英国却想把奥国变成对抗俄国的国家,所以英国支持奥国的要求。由此可见,萨克逊问题引起了英、俄、普、奥四国之间的复杂矛盾。

英、奥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便求助于战败国的法国,而法外长塔里朗圆滑而机智地利用了四强之间的矛盾,利用了英、奥反俄的情绪,于年3月3日缔结了英、法、奥三国反俄、普的秘密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三个签字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受他国攻击时,都有互相予以军事援助的义务。由于英、奥、法联盟,俄国被迫放弃支持普鲁士对萨克逊的领土要求,普也只好放弃领土的野心,俄放弃对吞并全部华沙大公国的要求,并同意将波兰的一部分领土让给普和奥。正当战胜国在维也纳会议上争论不休和矛盾重重时,拿破仑重新返回法国。

当年3月20日拿破仑攻入巴黎的消息传来后,欧洲列强组织了第七次欧洲联军,拿破仑败于滑铁卢,维也纳会议在年6月9日结束。兹将会议中所达成的协议,举其主要者分述于后:俄国取得芬兰、比萨拉比亚和华沙大公国的大部分(即所谓“波兰王国”)。英国获得马尔他岛、锡兰岛和南非的地角殖民地,但英国没有恢复北美殖民地的领土,因为年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获得了胜利。这次英国的收获主要是削弱了它的敌人-法国。普鲁士取得了萨克逊五分之二的土地,以及波米拉尼亚、波森、但泽、威斯特伐里亚及莱茵省。奥地利收回的里亚斯特、伊里利亚、达尔马提亚、提罗里、加里西亚,以及萨尔斯堡、伦巴底和威尼斯。

法国恢复到年的疆界,负担7亿法郎的军事赔款,法国的53个陆海要塞由15万联军占领3年,并交出军舰给联军。可是,法国并没有过分削弱,还能和奥国分庭抗礼,以此维持欧洲列强的均势,结果对英国有利。以上所述,我们不难了解,维也纳会议对于欧洲版图的重新划割无非是各国在满足自己的领土要求,具有极其反动的性质。因为它忽视民族的自决原则,无视各国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另外,维也纳会议力求维持欧洲原来的封建割据状态,制止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

本来,在德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已被拿破仑所打倒,但会议决定在德意志境内建立一个德意志联邦。这个联邦包括了34个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并在法兰克福成立一个毫无作用的联盟议会作为联系。实质上,德意志仍陷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仍然是衰弱和落后的。维也纳会议保持意大利原来的分裂局面,除了把意大利的某些领土让给奥国外,奥地利还完全控制着意大利半岛。托斯堪纳大公国变为奥地利大公斐迪南的世袭领地,摩登那公国变为弗兰次·德埃斯特大公的世袭领地,巴马公国赠与玛丽·路易丝公主作为终身领地,卢加公国交给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的公主。

撒丁王国重新恢复,并获得热内亚。波旁王朝恢复了那不勒斯,罗马教皇收回了拉温那、波伦亚和斐拉尔。会议还决定把比利时合并到荷兰而成为尼德兰王国,后被赐给了拿骚的奥兰治亲王。奥兰治亲王还获得卢森堡大公国作为个人领地。此外,把挪威与瑞典合并成为一个王国。

结语

所有这些充分说明了维也纳会议极其粗暴地破坏了民族自决的原则,强使比利时人从属于荷兰人,使挪威从属于瑞典。对于瑞士,维也纳会议宣布瑞士为永久的中立国,并形成为19个自治州的联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jc/1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