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亲王离世全英致哀悼,世纪陪伴自此谢
今日的伦敦是黑白色的 英国各大媒体的头版 都更换为了默哀的神色 皮卡迪利往日闪耀广告牌 也被替换成了巨幅肖像 就连英国大众的心情 也是沉重而悲痛的 就在昨天 英国白金汉宫宣布 「菲利普亲王在温莎城堡今中平静地与世长辞,享年99岁。」 最后一刻陪在他身边的,是她的妻子英国女王。 与女王相濡以沫七十多年,向我们证明了,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多少人的美好宏愿,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菲利普亲王身上得以实现。而作为女王身后的男人,菲利普亲王的一生经历也足以构成他自己的传奇。 让我们重回那个黑白照片的年代 回顾菲利普亲王的一生 以及他和女王的爱情故事 看上去高贵帅气的贵族王子 其实童年是悲惨且令人心酸的 年,菲利普亲王出生在了希腊的一个岛上。 他的父亲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第四个儿子,是希腊和丹麦王子。母亲是出生于英国巴腾堡的爱丽丝公主、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曾孙女,在远嫁希腊后成为了王子妃。 他们一共生育了四女一子,而菲利普王子正是他们唯一的儿子。 原应该在王室里养尊处优的贵族,却因为战乱让年幼的菲利普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父亲被判终身监禁,而后全家被驱逐出境,流落至一户在巴黎的有钱亲戚家。虽贵为王室,可是这一大家人的生活开支都要完全依靠贵族亲属和慈善机构的救助。 上世纪30年代,年仅十来岁的小菲利普见证了母亲在重击下造成的精神分裂;父亲在流亡之后,索性抛妻弃子,在南法与情妇逍遥,全然不顾自己的妻子和子女。 在车马很慢的那时,菲利普的父亲后来再也没有见过家人,直至年病逝。 艰难又顽强地成长经历 菲利普后来到了英国,由祖母照顾。经历过颠沛流离的菲利普尤其珍惜在学校的生活。在学校里他可是人尽皆知的“聪明且有礼貌的最佳学生“。 由于母亲极不稳定的状态,在疗养院经过了两年的康复治疗之后,重新回到希腊,与菲利普在几乎五年的时间里都失去联系。寄人篱下几经辗转的菲利普就这样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 人生的转折 年,18岁的菲利普在舅舅路易斯的建议下,加入英国皇家海军。这个建议不仅给菲利普了一个光明的前途,还机缘巧合下为他带来了完美的姻缘。 菲利普参军入学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并在毕业时成为成绩最优秀的一位。 当年时任英国国王的乔治六世和妻子伊丽莎白王太后,带着他们的两个女儿伊丽莎白公主和玛格丽特公主来到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参观时,菲利普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又被舅舅路易斯蒙巴顿举荐,陪同国王一行参观。 据说当时学校举办了一场槌球比赛,在赛场上表现活跃的菲利普给伊丽莎白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次的相遇让菲利普与彼时的伊丽莎白都互相暗生情愫。 缘起青梅竹马 水到渠成步入婚姻 二战期间,菲利普在海军服役,而伊丽莎白随家人留守英国,但两人却在一直保持通信,在这期间逐渐发展成为恋人。 由于菲利普空有王子的头衔,却没有任何权利以及财富,这在一开始王室对于他们的结合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是两人感情甚笃,再加上伊丽莎白的坚持,当年菲利普向伊丽莎白求婚成功后,公主的父母还是应允了。 年3月,在英国王室的要求下,菲利普放弃他的希腊和丹麦王室头衔,取英国的母亲娘家的姓氏蒙巴顿,入英国籍,并由信仰东正教改为英国圣公会。在婚礼前一天,乔治六世国王授予菲利普“爱丁堡公爵”等贵族头衔,以增加他在王室的地位。 年11月20日,菲利普与伊丽莎白公主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礼后二人前往马耳他度蜜月。 在新婚的几年甜蜜时光里,他们三年生育了两个孩子。 查尔斯王子图 安妮公主洗礼图 年8月,爱丁堡公爵伊丽莎白公主和他们的孩子查尔斯王子和安妮公主。 合家欢图 长达73年的 “女王背后的男人”生活 在父亲乔治六世成为国王之后,伊丽莎白就需要为继位做准备了。年,乔治六世的身体状况亮起红灯,伊丽莎白便逐渐代替父亲参加很多公开活动。 年2月6日,伊丽莎白和菲利普在肯尼亚访问时,英国传来噩耗,乔治六世逝世。由于女王当时在肯尼亚,信息比较不及时,所以没有能在第一时间得知父亲的死讯。 同年,伊丽莎白继位,并于年6月2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了加冕仪式,成为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女王的丈夫也升级为菲利普亲王。 很多时候女王要走出国门访问各国国王及政要,菲利普亲王作为女王配偶,属于主要陪同人员,都要一同前往。 对于生性自由又不像伊丽莎白女王一样规训的亲王,虽抱有怨言,却也一直陪同,直至退休。 年,女王夫妇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与他的妻子杰奎琳会面。 年1月,伊丽莎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在德里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 年2月,在巴哈马拿骚,伊丽莎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在敞篷车上向旁观者挥手。 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在格洛斯特郡的一辆路虎上观看比赛。 年7月29日,女王夫妇参加长子查尔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的婚礼。 年,二人来访中国,于长城拍照留念。 二人也曾在婚姻中 也有过一段迷惘期 两人的身份、地位在婚后变得悬殊,因英王乔治六世英年早逝,伊丽莎白不得已早早继位。当时意气风发的菲利普却被迫在30岁放弃他在英国海军极有前途的工作,而他的妻子却每天花更多精力于与内阁成员的会议,两人聚少离多。 而对于另一处矛盾也在这段时期内爆发出来:为了迎娶伊丽莎白他放弃了所有希腊王室的名衔,改从母亲家姓氏蒙巴顿,由贵族降为平民。 有点大男人主义的菲利普亲王曾埋怨:“自己是全英国唯一一个不能以自己姓氏为子女冠夫姓的男人”。 由此可知,他对两人关系主次的转变曾一度很难适应,还有过一系列的绯闻。 然而,短暂的偏离不是背离,当列车驶回正轨,一切会更加顺利。 成熟之后的菲利普亲王不再为他的爱人带来压力,而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拥有了一个睿智的军师。在位70多年,菲利普亲王向英女王献计无数。 早在年,他就成功说服英女王打破平民贵族的隔阂,邀请各界人士作非官式的聚会,不论记者,演艺人,还是工程师及企业家均会获女王召见。 女王亦借着这些聚会接触社会上不同阶层人士,能更好的体察民情,不断革新王室制度,以适应新时代。 互相扶持,彼此契合 终实现长久的陪伴 在很多人眼中,菲利普亲王的幽默、直言不讳甚至些许的叛逆,与王室苦心经营的庄重严肃形象难以匹配。 但完美的女王正是需要这样一个不那么沉闷、并不完全循规蹈矩的菲利普。女王也是唯一能“管”住菲利普亲王的人。温和的女王面对急性子的亲王,自有她的一套。 在过去的65年里,菲利普亲王几乎能算得上是皇室除了女王之外最勤奋的成员:没完没了的访问、握手、致辞…但欣慰最后的落脚点,却总是会聚焦在他某些不合时宜的玩笑上。 他会在慰问警察时对穿着防弹衣的警察说:“你看上去像个恐怖分子”;甚至在接见尼日利亚总统的时候,会对人家松垮的民族服饰发出致命吐槽:“你看上去很像是要上床睡觉了”。 虽然总是爱直言不讳的亲王,也是会有踏实的一面:当夫妇二人外出之时,菲利普亲王会自动认领“女王保镖”的工作。 直到年至古稀,他也会走在女王身边,一边推开过来照相的记者,一边大喊着“不要挤到女王!”。 “世界上只有菲利普亲王,能够不对女王区别对待。在他眼里,女王就是一个女人,而不附加其他意义。” 女王的秘书格利斯特说,“只有他能做到这件事,而我相信,这也是女王最珍视的一件事。” 女王曾这样评价菲利普亲王,“简单来说,他是我长年坚持下去的力量。” 都说眼神是骗不了人的,女王和菲利普亲王从未停止像年轻时那样互相望着对方,并享受彼此的陪伴,相互扶持,始终充满爱意。 而今菲利普亲王的离世,长达近一个世纪的陪伴自此落幕。 但此时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死亡也无法将你我分开。 如今在白金汉宫门前,人们在贴着讣告的大门下,放置着悼念的花束。 有的眼中饱含泪水; 有的与朋友紧紧相拥; 有的还站在那里望着白金汉宫,回忆着老人家站在阳台上的样子。 昨天距离亲王康复还不到整整一个月,而我们脑海里的画面,还是去年的六月他俩的合影。 99岁的亲王和94岁的女王还在温莎古堡庆祝生日,那时候英国处于疫情高峰期,两位老人也遵守国家要求,闭关隔离。 这一年真的发生了太多,在这一年的疫情,英国群众面对任何形式的离去,多少会更加伤感。 按照亲王生前的要求,英国将不会为他举行国葬。在昨天亲王的离世前,王室早已经做好了葬礼的准备。 与之前计划好的一样,当女王和亲王离世时,王室内部会收到暗码通知,以便安排后事。女王离世的暗码是“伦敦桥塌了”(LondonBridgeisdown),而亲王离世的暗码则是“前进桥行动”(OperationForthBridge)。 原计划是,数千人将聚集在温莎城堡,数百名武装部队成员也会排列在街道两旁,向菲利普亲王致敬,同时还有数千名警察来维持现场秩序。 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关系,英女王修改了葬礼和仪式计划,以遵循英政府目前的封锁规定。 葬礼将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举行。白金汉宫暂未公布具体会邀请谁来参加葬礼。 目前,英国王室正在紧张地筹备菲利普亲王的葬礼,预计将进行八天的正式哀悼。 英政府宣布,在葬礼举行后的第二天早上8点之前,所有政府大楼都将降半旗致哀。女王不居住的皇家建筑上也将降半旗致哀。 另外,当地时间今日12:00,英国放了礼炮来纪念菲利普亲王。 英国和直布罗陀各地的枪支每分钟发射了41发子弹,时间持续了40分钟。皇家海军的海上舰艇也将发射礼炮,包括HMS钻石号和HMS蒙特罗斯号。 如今,前进桥已经倒塌,女王的身边又少了一员。 在年,女王失去了相伴80年的闺蜜。 年,女王的最后一只爱宠柯基Willow走了。 而昨天,自己的丈夫菲利普也走了。 再过几天,4月21日,就是英女王的95岁生日了。 希望她能够早日从悲痛中走出来,多多保重吧。 R.I.P END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dt/7078.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磅洛杉矶明天进入橙色级别环球影城重
- 下一篇文章: 阿姆斯特丹城市史一部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