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遗传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924/4262246.html

太长不看版

古往今来,军队在军服、口令、装备上区分敌我

现代战争还会事先划定界限来防止误伤友军

在地球ONLINE里玩家重生年限据说是20年,如此高昂的代价使得地球ONLINE里的士兵在作战时发明了各种手段,一是防止自己挨打,还一个也要防止打到自己人。毕竟自己挨打等于删号重练,打到自己人轻则关小黑屋,重则……也得删号重练。

为了防止误伤自己人,各国军队都想出了很多方法。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聊一聊。

一分清敌我

历史上最早用来辨别敌我的标志应该就是各个家族的家徽了,而且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比较有代表的如欧洲骑士、日本武士会在盾牌、旗帜、马衣等处画上自己的家徽,或者在头盔上安装各种显眼的装饰,好让士兵能够在混战中轻易认出自己,以免导致指挥混乱或者被自己人锤了。

这样就能认出谁是谁了吧……

后来欧洲一度盛行佣兵战争,各国雇佣职业佣兵来进行作战,他们既没有统一的军服也没有显眼的家徽,使得痛击友军的情况数不胜数。甚至有时两军痛殴一宿,早上一看是友军……

后来欧洲各国开始建立常备军,由国家统一下发军服,这种混乱的情况才有所改观。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军的红色军服使得英军很少出现被友军误伤的情况。然而拿骚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在滑铁卢与英国和荷兰人并肩作战时,身着法式军服的拿骚人就被同为盟友的普鲁士人当成法国人迎头痛击。

拿骚人的筒帽完全是法军式样,毕竟曾经是法军盟友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军服在辨别敌我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更多的是发挥伪装的功能。一战后期各国军服颜色饱和度都显著降低,开始向“土猴子”、“灰老鼠”转型,很难在远处辨别颜色。随着迷彩的发明,野战军服开始以融入环境为目标,迷彩设计的科学化水平也不断增加,各国的军服的迷彩设计出现了趋同化的现象,基本上已经失去辨别敌我的功能。

与游戏中海豹六队身着同款迷彩的美军

要不是有俄罗斯国旗臂章,很多人会以为是海豹吧

由于Multicam迷彩的优越表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军队开始给自己的精锐部队换装Multicam迷彩,或者研发类似的迷彩样式。甚至有人打趣称装备类似Multi-cam迷彩的各国部队可以组成“地球联军”了。此时就得靠反光条、IR识别章来辨别敌我,极端时甚至不得不将敌我识别系统装备到单兵,才能有效分清谁是自己人。

注意胳膊上的敌我识别装置

当然,大规模装备单兵敌我识别系统目前还不现实,敌我识别更多的还是用在车辆和航空器上。因而在地面作战中,避免友军误击还是要靠其他的手段。比如二战时比较有名的敌我识别方法就是美军伞兵在诺曼底登陆空降时使用的“蛐蛐儿哨”,遇见人的时候按一下作为口令,对面如果是自己人就会按两下作为回令。

诺曼底登陆时盟军士兵使用蟋蟀哨,然后说出“电闪”,回复“雷鸣”,识别友军

但显然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近距离识别,在开阔地动辄数百米的交战距离上根本不管用。这时就需要指挥官在战前做好规划,用各种火力控制手段避免友军误击了。

二划清界限

战场环境复杂多变,为了做好战斗协同避免友军误击,同时高效实现火力投送,各国军队在作战时都非常强调火力控制手段的概念。类比来看,控制手段类似我们做几何题时常采用的辅助线,通过虚拟的点、线、面,来帮助指挥官和士兵更好地理解战场态势和上级命令,并且依此执行或者约束相应的行动。士兵作战不仅仅是找到敌人,射击然后消灭敌人这么简单,他们还需要熟记这些“辅助线”,以免误伤友军。

一次突击作战的火力控制措施

说几个比较常见火力控制手段。

火力攻击位置:上级指定下级单位执行火力攻击任务的大致位置。火力攻击任务指的是运用直射火力,辅以间射火力消灭、压制、牵制、或欺骗敌人,而不与敌人近身的战术任务。如果火力不是从这个位置打出来的,那或许可以认为那是来自敌人的火力,而给予打击。

前进限制线:用于控制攻击向前发展的阶段线。攻击单位不能让任何下级分队或装备越过前进限制线。换句话来说就是防止自己的单位猪突猛进,落入敌人的围攻,或者成为友军炮兵的“战果”。

类似的还有最远交战线和限制交火线。前面说的前进限制线是对部队自身位置的控制,这两个就是对部队火力投射的距离和方向的控制。

这些虚拟的“辅助线”一般通过目标参考点来进行标定。目标参考点可以是一个比较显眼的地形特征,也可以是一栋建筑或者车辆残骸,也可能是预先设置的人造标志或者照明/烟雾弹。通过部队到目标参考点,或者两个目标参考点之间的连线,就可以确定上面我们说的各种线的位置了,两点成一线嘛。

人造的目标参考点除了视觉上要醒目,还需要能发光并产生热信号

除了空间上的协调配合,时间上的协调也非常重要。比如在进行一次攻击行动之前,各级指挥官都会进行对表,以免出现突击组已经开始突击但后方火力压制没有转移方向,结果突击队腹背受敌之类的幺蛾子。

被友军杀死的橄榄球明星蒂尔曼

然而即便有各种火力控制手段,友军误击在现实中仍然难以避免。年4月22日美国橄榄球明星蒂尔曼在阿富汗作战时被友军射杀。当时蒂尔曼的小队正准备增援接敌的友军,并且已经通报了自己的预定位置。然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友军仍然以高超的枪法,用三颗子弹爆了蒂尔曼的头。

因此当指挥官在计划作战方案时,除了如何安排火力、指挥部队机动之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各单位的协调配合,甚至要安排参战部队在战前进行排练,尽量避免出现友军误击的情况。

事实上,即便有这么多方法防止友军误击,现代战争中友军误击的情况仍然非常常见。海湾战争期间,名死亡的美军中有35人属于友军误击而死,友军误击概率高达18%。在战场这种精神高度紧张,而情况千变万化的情况下,发生友军误击实属难免。只能说尽人事听天命,上了战场想要保住自己的小命不仅要靠艰苦的训练,恐怕也得希望友军的手下留情。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欢迎来看作者B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zs/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