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之翼皇家荷兰航空公司的百年奋斗5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前夕,荷蘭皇家航空機隊中最常見的機種就是畫面中的DC-3。可以載客30人,附有床位,並且是航空史上首次設有空中廚房的機種。二戰爆發的時候,許多KLM的DC-3飛機正在歐洲以外執行勤務,他們被總部要求不要返航。戰爭期間,KLM的DC-3亦被改裝成軍用運輸機在英吉利海峽上服役。(圖片來源:Airliner.維基百科)年5月10日,所有在荷兰境外执行飞行任务的KLM飞机,都收到了荷兰总部发来的一则简短无线电命令:「所有航班任务取消,联络最近的机场紧急降落。待命。」大约有十多架KLM执勤班机在数小时之内立刻完成降落,有的飞机降落在巴达维亚,有的降落在伦敦,甚至是美洲的荷属安地列斯–当时KLM的班机已经遍及了欧、美、亚洲;接着,他们透过当地的电台,知道了迫降的原因:纳粹德国入侵荷兰。KLM的机组成员以及旅客们焦急地等待欧洲的消息;然而,他们等到的,只有从海牙传来最后的命令:「不要返航。」5月14日下午1点20分,纳粹空军开始对鹿特丹进行轰炸,宣称要炸到荷兰投降为止。总计德军投放了97吨的炸药,鹿特丹市中心被夷为平地。大火中的鹿特丹。納粹德軍轟炸荷蘭鹿特丹,宣稱要炸到荷蘭投降為止。共計54架轟炸機丟下了97噸的炸藥,大部分落在了市中心,造成多人死亡,超過80,人無家可歸;24,棟民宅、24座教堂、2,家商店、座倉庫和62所學校被摧毀。(圖片來源:鹿特丹轟炸.維基百科)5月17日,荷兰沦陷。荷兰沦陷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年德军入侵波兰。但是早在此前,欧洲的情势就已经变得很紧张:德国相继入侵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义大利入侵了阿尔巴尼亚。这一切都指出,身为德国邻国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很可能是纳粹入侵的目标。但是荷兰当局却想效法廿五年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这是因为荷兰不想放弃与德国的贸易关系。随着时局推移,荷兰政府意识到无论如何要进行军备扩张以自保,可惜力道不足,而且为时已晚。二战开打之后,英国与法国对德国、义大利宣战,组成同盟国,邀请可能被德国侵略的荷兰加入;但是抱持着姑息心态的荷兰拒绝了。年初,希特勒想要并吞低地三国以西征英国的计画意外曝光,英国首相邀请荷兰加入同盟国,仍然遭到拒绝。4月,德军入侵丹麦与挪威,荷兰要想保持中立的可能性又更低了,但是荷兰政府依然不愿意向德国宣战。直到5月10日荷兰被入侵,荷兰都没有加入同盟国–很讽刺的是,荷兰民众一直到被入侵的前一刻,都还乐观地相信德军不会攻打自己。皇家荷兰航空的总裁普雷斯曼也是这样相信的,乃至于KLM对于二次世界大战完全没有准备。当德军的伞兵空降海牙的时候,普雷斯曼正在海牙总部。KLM只来得及发出警报,要所有正在境外执行飞行勤务的班机就近降落、而且不要返航。海牙、阿姆斯特丹等主要城市很快就落入德军的掌握,KLM总部也是如此;她与境外员工的通讯管道被切断,也被禁止营业。幸运的是,荷兰并没有灭亡,KLM也没有。王室成员在荷兰沦陷之前便出走到英国避难,在伦敦成立流亡政府;KLM总部虽然沦陷,但是在法国、英国的分公司依然存在,他们接管了总部的功能,指示荷兰境外的班机如何应对。此时,KLM仅剩下三个区域航线仍在运作:西印度航线负责联系美国与荷兰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安地列斯、库拉索、以及阿鲁巴群岛);紧急降落在东印度群岛的飞机则作为巴勒斯坦、澳大利亚、与巴达维亚的民间航班,受KLM的子公司荷兰东印度航空管理;在英国迫降的五架KLM飞机则是加入了BOAC(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在英国政府的指挥下,作为自由西欧、英国海外殖民地、与伦敦之间唯一的联系管道。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之前,由KLM持股與輔導的荷蘭皇家東印度航空公司KNILM已經在印尼的幾個大島上完成了緊密的航線網路,遍及爪哇島、蘇門答臘、婆羅洲、新幾內亞、蘇拉威西、摩鹿加。戰爭開始後,KNILM依然維持經營,接收了KLM滯留在亞洲的班機,確保東南亞航線可以正常運作。(圖片來源:simmonscollection.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zs/7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迷醉
- 下一篇文章: 贸易小知识世界著名港口中英文对照表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