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网络,版权由原作者所有无畏号战列舰于年服役,对于世界来说,无畏号服役标志着世界海军的新纪元,自此以后,统一主炮口径战列舰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但是无畏时代的主炮格局看似大同小异,实则百鬼夜行,根据舰炮的安装高度可以分为平铺式,背负式错层式,以及伪背负式,根据安装纵向位置可以分为舰艏主炮群,舰艉主炮群以及舰舯主炮群。根据横向位置可以分为六角式布局,平行四边形布局,棱形布局等。无畏与前无畏有何区别?为什么取消二级主炮成为无畏的前无畏?无畏舰可以分为原生无畏与并不存在后天无畏两个类型,原生无畏指的是在设计之初就以搭载统一口径统一倍径主炮为目标的战列舰,后天无畏则是在前无畏的基础上将原有的二级主炮更换为单装的一级主炮的战列舰。比如说法国人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将丹东级前无畏舰(长.3米,宽25.08米)的六座双联装MM口径的二级主炮更换成单装的MM主炮,不过除了某gaijin以外没有人会显得没事给战列舰换炮塔。所以理论上完全可行的超级前无畏仅仅存在于游戏中。无畏舰与前无畏舰的区别不仅仅是主炮口径!第一,动力不同:前无畏舰动力通常为往复式蒸汽机,而无畏舰普遍使用蒸汽轮机,前无畏舰推进功率较低,因此前无畏的航速会慢一点。第二,长宽比不同:前无畏舰体粗短,长宽比小,而无畏舰的长宽比要大一些(中轴线塞两个炮塔和中轴线至少四个炮塔的区别)也就是说即使是纳尔逊勋爵和无畏这种服役时间相差无几的舰艇,航速差距也是天差地别。第三,统一火控才是无畏舰与前无畏舰的本质区别:装备有6门同口径的主炮勃兰登堡级战列舰,被看做前无畏而非无畏的原因是勃兰登堡级战列舰没有统一火控。射击诸元需要各炮组自行计算,命中率较低。而无畏舰的舰炮可以在统一火控的指引下攻击同一目标。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

第四,无畏舰的火力为单侧至少六门的同口径,同倍径舰炮:铁甲舰单侧火力只有两门舰炮,所以不属于前无畏,前无畏的主炮为中轴布置的两座双联装大口径舰炮,两侧为二级主炮,所以不属于无畏舰,处在交界线上的河内级战列舰,因为其L50与L45混装,导致无法实现统一火控,因此一些资料认为河内级是前无畏舰。前无畏到无畏的中间台六角炮塔与菱形炮塔设计无畏舰时代的主炮布局从俯视图角度可以分为单一轴线主炮布局,和六边形布局,四边形布局,棱形布局等混合布局。德国的拿骚级战列舰与赫尔戈兰级战列舰使用了六角布局,舰艏舰艉各安装一具炮塔,左右两舷每侧安装两座炮塔。

拿骚级战列舰

再比如说被视作无畏舰时代开端的无敌级战列舰装备了五座双联装的主炮炮塔,三座双联装炮塔轴线安装,左右两舷各安装一座主炮。这种布置的其实就是前无畏舰六角布局以及棱形布局的遗留。在无畏舰诞生初期,各国已经认识到了同一主炮口径以实现统一火控的重要性,但是无畏舰与前无畏舰的交战距离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也就是说末代前无畏遇到的问题初期无畏舰一样会遇到,在全部主炮朝向交战侧的时候,另一方向出现敌军战列舰,那么战舰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所以在无畏舰诞生初期,诸多无畏舰依旧沿袭着前无畏式的主炮格局。但是,六边形舰炮布局的舰炮使用效率较低,理想情况下也只有4座舰炮可以攻击敌方军舰,最大火力利用率为66%。棱形布局的战舰也是如此,菱形布局两侧各有一座炮塔,所以火力浪费现象有所缓解,比六边形的强那么一点,但是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看似完美的作为过度的平行四边形布局在认识到棱形布局与六边形布局舰炮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之后,英国的无敌级战列巡洋使用了平行四边形布局,舰艏舰艉各安装一座炮塔,舰舯左前与右后各安装一座炮塔。舰肿炮塔间的间距比较大,一侧的主炮可以转向另一侧。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

这种炮塔布局的优点非常明显,对角布局的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核心舱长度,降低装甲质量/提升战舰防御能力,这个优点体现在战列巡洋舰上,就是缩短长度,避免吨位的恶性膨胀,体现在西班牙级这种小型战列舰上就是能够在非常小的舰体上安装更多的主炮。而且能够实现前后三座主炮左右四座主炮的火力覆盖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射界示意图

从纸面数据看,这种布局似乎要比巴伐利亚或者伊丽莎白女王的四炮塔轴线布局要强一点的,毕竟全轴线布局战列舰最多也只有两座炮塔能够向正前方开火。但是主炮旋转时存在重合区,炮塔互相干扰,调度难度较高,舰肿炮塔对侧射角狭小。

炮管干扰情况

至于所谓的正前正后能够使用三座炮塔六门主炮的火力优势?进入无畏舰时代之后的主炮炮口飓风都足以让战舰上的小口径副炮死伤惨重!侧部主炮为何而死TDS宽度与防雷能力侧部主炮经历了风帆战列舰时代,铁甲舰时代,前无畏舰时代与无畏舰初期,但是无畏舰时代时代大口径的侧部主炮设计逐渐被淘汰,那么这种诞生上千年的武器布局为什么被淘汰?

侧部主炮对TDs的影响示意图

可以看到侧部主炮的弹药库会严重挤压TDS的宽度,进而削弱战舰的水下防护。在铁甲舰时代,鱼雷技术非常的原始,动力来自于压缩空气,有效射程不到一公里,而且由于加工能力不足导致可靠性较低,命中全靠脸。所以在铁甲舰时代没有舰艇会采用TDS设计,那么能够极大的缩短核心舱长度的斜跨式或者说对角式炮塔布局,成为铁甲舰时代的主流。前无畏时代主炮采用轴线布局,二级主炮采用对角布局,在前无畏时代,鱼雷的可靠性依旧茶几,和铁甲舰时代的鱼雷没有本质的差别,杀伤能力也就那样,TDS有点就行了,因此侧部大口径舰炮虽然有缺点,但是仍然可以接受。无畏舰时代,鱼雷和水雷已经足以堪当大任,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一发鱼雷干掉一条战列舰的惨剧,必须尽最大可能的增加TDS的宽度,因此严重挤压TDS宽度的侧部炮塔必须被淘汰!轴线主炮布局时代的舰炮布局平铺式、背负式,与让人脑壳疼的错层式侧部主炮的设计被淘汰之后,轴线主炮战列舰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一战结束以后建造的战列舰全部采用了背负式主炮设计,但是在一战之前主炮安装高度堪称千奇百怪。棱形布局,平行四边形布局,六边形的战舰主炮的安装高度全部是平铺式,但是因为这些战舰的主炮位置较为放飞自我,所以平铺的不是很明显,凑活能看,但是轴线布局时代的平铺式安装就丑到了灵魂深处,对没错,就是在黑甘谷特,除此以外还有艉部主炮降低安装高度的伪背负式主炮设计,以及A炮塔按安装于艏楼的错层式主炮设计。(各种布局按照代表舰艇而非时间轴进行描述)平铺式主炮的代表作沙皇俄国海军甘谷特级战列舰主炮同层安装优点非常明显,主炮同层安装,重心较低,军舰的复原性和稳定性较强,而且主炮同层安装,能够降低主装甲带高度,进而降低装甲质量。但是除此以外,平铺式设计一无是处。主炮同层安装为了保障舰炮的正常回旋,必须要保证主甲板相对简洁,也就是说,所有副炮必须采用炮廓炮,无法使用炮塔式副炮!而且主炮的安装高度低也导致了前甲板上浪严重....在海况恶劣的北大西洋,甘谷特的前甲板就是游泳池!不过沙俄海军属于典型的绿水海军,问题不是很严重。

甘古特与整容版的甘古特

在甘谷特级战列舰服役之初,考虑到沙俄海军的特殊性所以其最大缺点那就是丑,丑到了海军官兵不是很想上船的境地……让人脑壳疼,却一度成为主流的错层式主炮错层式设计指的是A主炮安装于抬高一层甲板的艏楼之上,主炮群组呈前一中二后一格局,无畏舰时代的开篇制作无畏级战列舰,意大利海军的但丁级战列级和沙俄的伊兹梅尔战列舰等等一大群的战列舰采用了别有特色的错层设计。这种布局不是很好描述,而且使用这种主炮炮塔错层设计的战列舰出现在无畏舰时代初期,那么,这种设计有何优点?A炮塔布置于艏楼之上,这种设计抬高了舰艏主炮的安装高度,避免了主炮抬高一层甲板安装能够增强军舰的适航性,缓解因为追求零角度设计能力导致的前甲板过低,甲板上浪严重的问题。这种设计的缺点却非常明显,由于A炮塔安装于抬高一层甲板的艏楼上,导致二号炮塔无法向正前方射击,限制B炮塔的射界,在追击敌方舰艇时,非常被动。相反非常适合被追击.....整体来说,这种设计就比平铺式主炮设计强了那么一丁点。随着战列舰的日趋成熟,平铺式与错层式主炮安装高度一块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下降一层甲板的“伪”背负式主炮伪背负设计指的是战列舰的为了避免遮挡主炮射界,而选择将最靠近舰艏或者舰艉的主炮下降一层甲板安装,这种设计属于平铺式向背负式演进过程的中间态,拥有背负式主炮安装的一切优点,还能够削减主装甲带高度,进而降低装甲总质量,但是,艉部主炮下降一层甲板安装,导致艉部主炮的安装高度非常低。上浪比较严重。缺点依旧是那句话,适合近海,不适合远海,(这也是为什么伪背负主炮往往出现在舰艉的原因,因为安装在舰艏真的就成了潜水战列舰了)时代的主流——背负式主炮背负式主炮指的是在第二靠近舰艏或舰艉的主炮抬高一层甲板安装,抬高方式可以是炮塔单体抬高一层也可以是桥楼整体抬高一层。背负式主炮的优点非常明显,因为主炮安装高度存在差别,所以B炮塔或者是Y炮塔的炮管可以在A炮塔/X炮塔正上方进行回旋,进而缩短核心区长度,降低装甲总质量,降低战舰的吨位。而且呈现为背负式的主炮之间不存在射界遮挡问题,可以增强战列舰的追击/逃亡时期的攻击能力。再加上主炮抬高一层甲板安装,所以战列舰的甲板上是天然的副炮安装区,能够设置大量的副炮,(能够布置大量炮塔式副炮的只有背负式设计)因此优点非常突出。但是,背负式炮塔的第二炮塔需要抬高一层甲板进行安装,因此需要相对应的提升装甲的高度,进而导致了战舰重心的升高与稳定性的下降,但是重心问题可以通过减摇鳍以及各种技术手段加以弥补。而其他主炮安装高度过低导致的上浪问题完全无法缓解,所以背负式炮塔成为了时代的主流。结束语多边形炮塔布局与非主流的平铺式伪背负式在现在看来,无畏舰时代只有全中轴线主炮布局才是最适合无畏舰的设计,但是,在无畏舰诞生初期,交战距离在十公里以下,在这一阶段,绕一个大圈从另一个方向交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多边形主炮布局未必没有可取之处。全中轴线主炮布局获得时代主流的桂冠的背后也有着鱼雷的成熟和交战距离的不断增加有着直接关系。平铺式与错层式的主炮安装高度也有其独特的优点,在没有足够先进的蒸汽轮机和高压锅炉时,拉大长宽比,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动力需要,至于甲板低导致的上浪问题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追求远洋海军,那么平铺式,伪背负式,是愚不可及的选择,只有适航性较好背负式主炮以及适航性没那么差的错层式主炮能够活跃于大英帝国的战列舰之上。在地中海这个澡盆和波罗的海的洗脸盆活跃的意大利与沙俄海军那就是只要没成了半潜船怎么长都行……言归正传,全中轴布局与背负式设计的结合体因为长的比较好看,优点比较突出,没有什么明显缺点,还能够布置更多的副炮,在诸多舰炮布局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超无畏舰时代的主流,后日德兰型无畏舰更是全部采用了背负加中轴的设计模式。

《巅峰战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zs/4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