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玛酒店夜景。本报记者朱庆翔/摄

多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投资海外,与当地企业、政府实现共赢的案例不胜枚举。不过,一些外媒总是喜欢对中国项目说三道四,最近,美国媒体就报道称,阿富汗一处名为艾娜克的佛教遗址或将因中国企业采矿行为而被摧毁,有民众向阿政府请愿要求重视遗址保护。无独有偶,在位于中美洲的巴哈马,中企参与建设的巴哈·玛大型度假村项目亦遭外媒负面报道。那么,真实的情况是否如外媒所说的那样呢?近日,《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特地前往上述中企项目现场,探寻事件真相。

西半球最大单期酒店项目

开发商“离奇”破产中企莫名“躺枪”

本报记者朱庆翔旷思思发自拿骚

  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以东,古巴以北,有一个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群岛共和国——巴哈马,这里是天然的度假胜地。而位于巴哈马首都拿骚附近的巴哈·玛大型度假村项目是该国历史上投资额最大的建筑工程,也是西半球最大的单期酒店工程。由瑞士籍巴哈马人萨尔基斯·伊兹米尔利安主导开发,中建美国公司承建,总投资35亿美元(1美元约合6.12元人民币),其中24.5亿美元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中建美国公司利用工程款中的1.5亿美元参股。

  根据设计方案,该度假村除包括自主经营的巴哈·玛酒店外,还将引进凯越、瑰丽、SLS三家不同定位的高端酒店。巴哈马政府预测,该度假村可创造余个工作岗位,拉动国内生产总值提升12.8个百分点,开业后的前20年营业收入预计可达亿美元,每年还能带动在度假村以外消费约万美元。

  不过近日,这一被寄予厚望的项目申请破产保护。开发商称,度假村未能按期开业导致资金链断裂,需通过破产重组改善财务状况。此举引起包括巴哈马政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强烈不满。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借此炒作,试图“抹黑”中国企业。

  目前,经过几轮孰是孰非的交锋,各方同意回到谈判桌,但项目最终将走向何方仍是未知数。

中企被拖欠巨额工程款

  事实上,称巴哈·玛大型度假村项目承载厚望并不为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巴哈马经济评估报告中曾多次提及巴哈·玛大型度假村项目。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度假村建设期间适逢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显现,受美欧经济不景气影响,加勒比各国旅游业收入下滑,经济发展迟滞,巴哈马经济得以保持相对稳定增长,度假村35亿美元投资的贡献功不可没;此外,度假村开业后还将吸收大量劳动力,有望使巴哈马的失业率降到合理水平。

  然而,巴哈·玛度假村的开业过程并不顺利。该项目原定去年底开门营业,后改为今年3月。3月24日,开发商发布公告称,为保证服务质量开业日期再次推迟,有望于5月份迎接首批游客。此后,开发商再未就开业时间做出任何明确表态,直至6月29日宣布以项目管理方名义向美国特拉华州一家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次日,又在







































鐢橀湶鑱氱硸鑲?浠锋牸
鐧界櫆椋庤兘娌诲ソ浜嗗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zs/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