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施洋老师连续发文两篇,分别从动力和舰载机出发,分析中国海军在建或将要建造的两栖攻击舰可能的选型——动力可选用与型船坞登陆舰相同的的成熟的柴油机动力,而舰载机则缺乏类似于美国海军陆战队AV-8B或F-35B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战斗机。所以,施洋老师倾向于认为:中国海军可能更需要建造类似于法国“西北风”级的2万吨级两栖攻击舰,类似于美国“黄蜂”级或“美国”级的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则应慎重考虑。

“多炮塔舰队”的很多读者也很关心中国海军两栖攻击舰的选型问题,后台收到了很多读者朋友的留言提问。今天就作一个统一的回覆,谈一谈我对此问题的看法。

首先要回顾一下美国两栖攻击舰的发展历史。

“小平顶”,即两栖攻击舰,与昵称作“大平顶”的航空母舰有着很深的渊源。美国在二战期间建造了大批航空母舰,除了正规的舰队航母,还包括利用轻巡洋舰舰体改建的轻型航母和利用货船船体改装的护航航母。二战结束后,随着战斗机的喷气化、重型化,除了部分“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加装斜角甲板和蒸汽弹射器从而赶上了喷气机的潮流,大多老旧航母均丧失了固定翼战斗机的起降能力、沦为鸡肋。

美国海军本着节约打冷战、废物再利用原则,将一部分老旧航母改划舰种为两栖攻击舰,承担运输海军陆战队、并为海军陆战队提供直升机起降平台的职能。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军开始建造全新的“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没有坞舱,满载排水量1.8万吨,蒸汽轮机动力,单轴单桨,马力,最大航速22节。

“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正式舰种为LandingPlatformHelicopter,简称LPH,直译的话似乎可称为“直升机登陆平台”。“硫磺岛”级共建造7艘,其建造周期覆盖整个年代

“硫磺岛”级陆续建成服役后,美国海军又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建造“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增设了坞舱,满载排水量飙升至4万吨,蒸汽轮机动力,双轴双桨,马力,最大航速24节。

“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正式舰种为LandingHelicopterAssault,简称LHA,直译的话似乎可称为“直升机登陆攻击舰”。“塔拉瓦”级共建造5艘,其建造周期覆盖整个年代

接下来的几乎整个年代,美国海军都没有新的两栖攻击舰建成服役。直到年,美国海军才有新的两栖攻击舰建成服役,这就是“黄蜂”级:满载排水量略增至4.1万吨,其动力系统则无大的变化,最大航速22节。

与“中途岛”级航母“珊瑚海”号(下)并行的美国海军两栖攻击舰“黄蜂”号(上)

“黄蜂”级两栖攻击舰,正式舰种为Landinghelicopterdock,简称LHD,直译的话似乎可称为“直升机船坞登陆舰”。从年到年,美国海军共服役了7艘“黄蜂”级两栖攻击舰。随后,两栖攻击舰的建造又陷入了数年之久的停顿,直到年,第8艘、也是最后一艘“黄蜂”级“马金岛”号(LHD-8)建成服役,其面貌与姊妹舰有了较大变化:动力方面,以燃电混合动力系统取代了蒸汽轮机,最大航速增至25节;满载排水量也增至4.2万吨。

就在“马金岛”号服役的年,“美国”级两栖攻击舰首舰“美利坚”号也开工了,并于年建成服役。“美国”号(LHA-6)进一步放大了吨位,满载排水量达4.5万吨,由于取消了坞舱,其舰种代号自然也不方便承接“黄蜂”级的LHD、而是改宗“塔拉瓦”级的LHA。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的头两艘“美国”号和“的黎波里”号取消了坞舱,但后续批次又恢复了坞舱的设计

可以看到:在年代与年代之交,美国海军新建的两栖攻击舰的吨位,经历了从2万吨级到4万吨级的跃升。有的朋友可能马上会联想到:年代,英国人成功研发出“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从这个角度来看,施洋老师“慎重考虑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的观点是很正确的:中国的垂直起降战斗机连影都还没呢,急个什么?

——且慢!

虽然英国人在年代就成功研发出“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但是美国两栖攻击舰真正部署“鹞”式得等到年;并且,率先部署“鹞”式的,并不是4万吨级的“塔拉瓦”级,而是2万吨级的“硫磺岛”级:

年夏,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朱姆沃尔特,下令对“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关岛”号(LPH-9)进行改装、充当“制海舰”概念验证舰。次年,完成改装后该舰迎来了第一个“鹞”式分队上舰部署,搭载14架SH-3海王反潜直升机以及4架“鹞”式战斗机。而“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用上“鹞”式,得等到年了:“塔拉瓦”级的4号舰“拿骚”号,年在地中海执勤期间才首次部署“鹞”式——4万吨级就是不一样,当时“拿骚”号一口气部署了30架“鹞”式,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事实上美国海军这次部署就是把她当航母用的,为了遵守与盟友“在地中海部署2艘航母”的约定)。

首次部署“鹞”式的“拿骚”号

考察美国海军两栖攻击舰的发展历程和垂直起降固定翼战斗机的部署经过,不难看出:是否有现成的固定翼垂直起降战斗机,并不足以决定两栖攻击舰选2万吨级还是4万吨级(反正2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也能部署固定翼垂直起降战斗机);真正决定两栖攻击舰选2万吨级还是4万吨级的,是海军是否有意愿将其作为准航母使用、搭载一定数量的固定翼战斗机、承担超出单纯两栖登陆作战的职能。

对中国海军而言,虽然目前还没有固定翼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影子,但是否有将两栖攻击舰作为准航母使用的意图呢?如果中国海军有这样的意图,那么凭借中国船舶工业的技术力量,设计建造一型4万吨级的、可供一定数量的歼-15级别战斗机起降调度的两栖攻击舰,这是可以办到的;而如果只有2万吨级,歼-15级别战斗机起降调度就几乎不可能了。

近几年的美国海军,一直在很认真地探讨两栖攻击舰与F-35B固定翼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组合分担一部分航母职能的方案,其基调很明确:美国海军的航母捉襟见肘不够用了。坐拥十余条超级核动力航母的美国海军尚且如此,中国海军对每一平方米可用的飞行甲板的渴望只会更强烈。

至于这种渴望能否转化为决心、什么时候转化为决心,这就有待时间检验了。——可喜的是,我们所需要等待的时间不会太长。

~感谢各位朋友







































白殿风病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zs/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