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历史课之一战
作为一个模型爱好者,时常得给自己充电,历史是其中一项不得不补习的内容,模友们对历史特别是战争史的良好认知才能把相关题材的作品做的深入到位,大家都有良好的基础,小编此文也是抛砖引玉,引起话题,不够到位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担待。 首先我们从一战开始说起吧: (资料基本来源于网络,请有兴趣的同学自行文库、搜素,查阅相关书籍) 第一次世界大战WorldWarI、FirstWorldWar或GreatWar,简称WWI或WW1 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而进行的。 战争引发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世界上出现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向帝国主义过度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改变了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新的矛盾,从而导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出现,并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但战争也引起了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先后33国卷入战争涉及总人口达15亿双方伤亡人数达多万 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成为影响中国政府更迭和社会动荡决定性因素改写20世纪中国史. 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 协约国.7万人同盟国万人 协约国总士兵阵亡:54.9万人同盟国总士兵阵亡:33.8万人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族青年刺死的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 开战标志:年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德意志民族主义(军国主义)赢得了德国人的信仰。从当时的现实角度来看,德国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位的不相称,刺激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战争欲望。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飞速发展,工业生产总值居欧洲第一位。但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当它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世界上可瓜分的殖民地大多早被老牌的英法荷等国瓜分完毕。于是德国工业资产阶级就将拓展海外市场、占领殖民地的愿望,与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密切结合起来,到处侵略扩张,力图冲出欧洲,走向世界,成为战争狂人。 结束标志:年11月德国投降 著名的战役有: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 (年9月5日至12日)一战初期,德国准备实施施里芬计划(theSchlieffenPlan)。他们通过中立国比利时迅速进入法国,这使得英国也被卷入其中。德国击退了比利时、英国以及法国的军队,并先后在洛林(法国东北部)、沙勒罗伊(比利时)和蒙斯(比利时西南部)取得胜利。不久之后,法国军队和英国远征军利用德军战线上的空档进行袭击,几乎包围了德军第一和第二集团军。面对这样的形势,德军停止前进,将阵线拉回到埃纳河。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略形势,也导致了后来西线的堑壕战。 凡尔登战役 (年2月21日至12月20日)年初,经历了一年毫无建树的进攻,西线一直保持着僵局。为了打击协约国,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金汉(ErichvonFalkenhayn)开始策划一场大规模持久战,他将打击目标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凡尔登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德军将从三个方向进攻。这场战役开始于二月底。开始阶段,德军一路推进,法军也不断增援,顽强抵抗。到了秋天,法军开始反攻,并收复了一些失地。凡尔登战役成为法国防御战的代表。此役法军有超过16.1万人阵亡,德国则有超过14.2万人阵亡。 日德兰大海战 (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国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JohnJellicoe)指挥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成功将德国海军中将赖因哈德·舍尔(ReinhardScheer)率领的舰队封锁在了北海。由于缺少能够直接对付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的军舰,他希望能够引诱英军一部分兵力投入到与他们公海舰队的战斗中。此计划也对德军将来的作战以及跨越封锁线有帮助。杰利科看出了舍尔的意图,在5月底,他将所有的战斗力都集中在封锁线上。英军中将戴维·贝蒂指挥的巡洋舰在年5月31日与德军中将弗朗茨·希佩尔指挥的巡洋舰发生战斗。贝蒂假装弱势撤退,将敌舰引诱到杰利科指挥的战舰方向。在这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上,最后以德军无功而返结束。虽然英军损失了更多的军舰,但是英军成功的战略使他们保住了海上要塞。 索姆河会战 (年7月1日至11月18日)年初,英法领导人开始计划在皮卡第附近的索姆河发动攻击。但为了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他们必须改变一些计划细节。在七天的炮击过后,英军7月1日在索姆河在北岸,而法军在两岸共同发动攻击。索姆河会战正式开始。法国方面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英军却损失惨重。仅仅在第一天,就有名英军阵亡。随着英法两军不断推进,他们成功将德军注意力引开凡尔登战场。战役从夏天持续到秋季,双方进入了消耗战。由于无望达成决定性进展,英军在11月初结束了会战。此时,英军总计伤亡42万人。 亚眠战役 (年8月8日至12日)协约国成功抵御了德军的春季进攻,并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成功反击,他们开始计划年8月的后续行动。英国陆军元帅道格拉斯·黑格(DouglasHaig)本来计划进攻亚眠东部,但是法军元帅斐迪南·福煦(FerdinandFoch)坚持要将法军部分兵力投入到南部。8月8日,英国第四集团军和法国第一集团军联手大败德军。在第一天,同盟军就向前推进了7英里,使得德军乱了阵脚。11日,同盟军已经将德军逼到了他们春季以前的防线。德军陆军将领埃里希·冯·鲁登道夫称之为“德军最黑暗的日子”。亚眠战役标志着百日反击战的开始,德军自此大势已去。 第二次马恩河会战 德国为争取同协约国签署一个体面和约,于年7月在马恩河地区对英法联军进行的一次会战。德军最高指挥部的企图是,预定于15日以3个集团军的兵力(共48个师,门火炮,约架飞机),在马恩河突出部地区对英法联军发动进攻,前出到联军的后方,随后向巴黎方向发展进攻。但这一企图被法军获悉。法军于7月15日零时30分先于德军预定进攻时间40分钟,向德军各阵地开始炮击,打乱敌方的指挥。德军在炮火准备后,发起进攻,强渡马恩河。法军以航空兵进行阻击。7月18日,英法联军在总司令F.福煦的指挥下,以优势兵力向德军发起反攻,在主要突击方向(马恩河突出部)50公里的地段上,以25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门火炮,约架飞机,辆坦克)同德军18个师(门火炮,约架飞机)展开激战,将德军打退到埃纳河和韦勒河一线。8月5日会战结束。德军损失12万人,联军损失近6万人。联军向前推进42公里,防线缩短45公里,消除了对巴黎的威胁,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伊珀尔战役 (德国首先使用毒气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同德军在比利时西部伊珀尔地区进行的3次战役。年10月中旬,双方试图迂回包围对方的“奔向大海”行动都没有达到目的,在利斯河(今莱厄河)两岸形成势均力敌局面。整个大战期间,伊珀尔地区成为双方新武器和新技术的试验场。第一次伊珀尔战役于10月19日开始,英军首先从伊珀尔发起进攻,预有准备的德军于次日展开猛烈反攻。比军为挽救自己,于29~30日打开水闸,洪水阻断了德军沿海的进攻路线。10月31日和11月11日,英军两度告急;11月22日,法国援军到达,局势缓和,转为阵地战。年4月22日,德军为报复联军在香槟和新沙佩勒的进攻,并掩护其向东线调动军队的行动而发起了第二次伊珀尔战役。从17时起,德军向伊珀尔以北突出部的英军连续施放了18万公斤(罐)氯气,这是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战剂,造成英军1.5万人中毒,0人死亡,英军阵地宽10公里、深7公里的地带实际上已无人防守。但德军因年初在波兰战场使用这种新武器时效果不佳,而没料到这次却如此成功,因此没准备充足的预备队乘势扩大战果,英、印援军迅速封住突破口,使形势趋于缓和。5月25日战役结束。第三次伊珀尔战役于年7月31日开始,英军企图趁6月梅森战役的胜利,攻击佛兰德沿海的德军潜艇基地,以加速德国的崩溃。在经过16天的炮火准备(门火炮发射了万发炮弹)之后,会同法军以16个师的兵力,向伊珀尔附近的德军展开猛攻。当时大雨使地面变为一片沼泽,分散配置的联军及其陷在沼泽内的坦克成了德军射击的靶子,双方的飞机也不能发挥作用。联军连续的进攻,只从出发地向前推进了6公里,11月10日战役结束。联军伤亡近30万人,德军伤亡27万人。 东普鲁士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俄军西北方面军对德国东普鲁士的进攻战役。年8月中,正当德军主力向法国边境推进时,俄国大本营应盟国要求,命令西北、西南两个方面军同时发动攻势,以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西北方面军的企图是对东普鲁士境内马祖里湖区以西的德军第8集团军(14.5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约门火炮,由M.von普里特维茨·翁德·加夫龙指挥)实施两路夹攻,占领东普鲁士,作为向德国腹地进军的基地。其部署是:第1集团军(6.5个步兵师、5.5个骑兵师、门火炮,由П.К.伦南坎普夫指挥)从马祖里湖区以北迂回德军左翼,切断其与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的联系,并尽量吸引德军主力;第2集团军(11.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门火炮,由А.В.萨姆索诺夫指挥)从湖区西南向德军后方迂回,切断其向维斯瓦河的退路并歼灭之。总的兵力对比,俄军占优势。8月17日,俄国第1集团军率先越入东普鲁士境。20日,德第8集团军和俄第1集团军在贡宾嫩-戈乌达普一线激战,德军被迫退却。同日,俄第2集团军也发起进攻,第1集团军停止追击,原地休整,致使第2集团军形成孤军冒进。俄军使用明码发报,德方对俄军动向了如指掌。新任德第8集团军司令P.von兴登堡和参谋长E.F.W.鲁登道夫决定集中兵力歼灭俄第2集团军。其部署是:以第12军另两个师正面钳制俄第2集团军中央的两个军(第13、第15军),同时对该集团军实施两翼夹击;以第1军为主攻指向乌斯道,首先攻歼俄军左翼第1军,尔后向俄军中央两个军的后方发展进攻;以第17军、第1预备军助攻,首先攻击俄军右翼第6军,得手后向中央两个军的侧后发展进攻。26日,德军开始行动。在德军的压力下,俄第2集团军两翼后撤,使中央两个军完全暴露,被迫退却;29日,两军在科穆辛森林地区钻进德军追击部队的“口袋”,全军覆没,萨姆索诺夫自杀。德方称此役为“坦嫩贝格战役”(坦嫩贝格系科穆辛森林以西的村名,年条顿骑士团在该地被斯拉夫军队打败)。此后,兴登堡集中主力歼击俄第1集团军,9月6日开始进攻,对俄第1集团军形成包围态势。俄军退出东普鲁士。此役德军充分利用了俄军指挥拙劣,两集团军互不协同,对敌情不明和严重泄密等弱点,取得了以劣势兵力对优势兵力的胜利。但此役和俄军西南方面军的加利西亚战役一起,起到了配合西线盟军的作用。 加利西亚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俄国西南方面军对奥匈帝国加利西亚地区的进攻战役。年8月中旬,正当德军大举进攻法国之际,俄国大本营应盟国的要求,在发动东普鲁士战役同时,发动加利西亚战役,从战略上配合英法军行动。俄国本身也企图夺取加利西亚。俄军西南方面军(H.H.伊万诺夫为总司令)误判奥匈军主力展开在利沃夫地区(实际上在该地以西约公里),计划以该地区为主攻方向,以第3、第4、第5、第8集团军形成大包围态势,歼灭奥匈军主力。奥匈方面(F.X.J.康拉德·冯·赫岑多夫为总参谋长)在德国催促下,也决定发动大规模进攻:以第1、第4两集团军担任主攻,企图歼灭俄国第4、第5集团军于波兰境内卢布林、海乌姆地区,并前出至俄军西南方面军后方。第3集团军以及3个德奥军集群积极配合。奥匈统帅部指望东普鲁士德军南下接应。奥匈未发现俄国西南方面军左翼第8集团军集结,因而削弱了利沃夫以南的防御力量。俄奥双方都力图实现自己的进攻计划,双方都不明当面敌情,结果导致一场大规模混战,遭遇战成了主要作战样式。 戈尔利采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奥军于年5~6月对俄国西南方面军的进攻战役。战役前,西线相对平静。东线奥匈帝国面临俄军大举入侵的威胁,内部不稳;加上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即将站在协约国方面参战,对奥匈压力甚大。德国统帅部为支援奥匈,稳定东线,决定从西线抽调兵力,对俄国西南方面军右翼发动大规模进攻,计划规定突破维斯瓦河上游与贝斯基德山麓之间的戈尔利采地区(属奥匈,由俄军占领),围歼俄国第3集团军(Д.Р.拉德科-德米特里耶夫将军指挥)。德第11集团军(A.von马肯森将军指挥)担任主攻,奥匈军在两翼配合。在35公里宽的突破地段上集中了10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2.6万人,门轻炮、门重炮)的兵力。战役准备极其周密、隐蔽。俄国西南方面军战线长达公里,兵力分散,没有应付德奥军发动进攻的准备。第3集团军在德军预定的突破地段上只部署有5个步兵师(6万人,门轻炮、4门重炮),后勤保障很差。5月1日德奥军开始炮火准备,2日一举突破俄军防线,不断扩大突破口。俄国大本营匆忙抽调部队增援,但零星投入战斗,无法扭转局势。俄第3集团军的溃退,导致友邻两个集团军全线后退。俄军西南方面军先后放弃所占领的奥匈要地,于6月底退回俄国本土。第3集团军损失殆尽。此役,德奥集中兵力火力在狭窄地段实施正面突破,但忽视了迂回包围,俄国西南方面军得以保存了部分兵力。 俄军西南方面军夏季进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俄军西南方面军于年夏对奥匈军的进攻战役。战役前,英、法准备同德国在西线决战,意大利在奥匈军压力下处境困难,都要求俄国在东线大力配合。俄国大本营计划由西方面军担任主攻,西南方面军担任助攻。A.A.布鲁西洛夫指挥的西南方面军(辖4个集团军),决定以第8集团军的9个半师的优势兵力,在21公里的正面上向卢茨克方向实施主攻;同时,其他各集团军也各自选定数个突破地段实施进攻,企图使整个方面军在公里战线上的20~30个地段同时施行突破,使敌军难以判断主攻方向,分散兵力,便于达成突然性。6月4日,西南方面军开始炮火准备,3天后占领卢茨克,到6月15日前进了十几公里至数十公里。但西方面军两度推迟进攻日期,使西南方面军陷于孤军作战,不得不暂停进攻。在此期间,德国从西线抽调部队,加强奥匈战线。7月3日,西方面军开始进攻。次日,西南方面军全面恢复进攻,前出至斯托霍得河。而西方面军则毫无进展。大本营乃命令西南方面军担任主攻,西方面军改为助攻。7月28日,西南方面军全线进攻,但遭德奥军猛烈抵抗,进展不大。9月初,俄军完全丧失进攻能力。战役持续3个多月,总计德奥方损失约万人(被俘41万余人)。俄方损失近50万人。此役,同英、法在西线进行的各次战役一起,稳定了意大利战局,迫使德国在年底转入防御。战役的主要特点是在漫长战线上以一点为主,实施多点正面突破,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此种突破方式的先例。 加里波利战役 是第一场具有现代意义的陆海军联合登陆作战。年2月19日-12月19日,协约国意图通过这次战役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切断德国与东方的联系,打破同盟国对巴尔干地区的封锁。不过,由于糟糕的战前准备、陈旧的战场情报、拖沓犹豫的战场指挥,这场战役成了协约国方面的灾难。由德国将军利曼·冯·赞德尔斯率领的士军依托海岸边陡峭丘陵的有力地形顶住了战役中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协约国军的进攻,把计划中的速决战变成了痛苦的堑壕战。随着冬季暴风雨雪天气的到来,协约国军从12月19日开始撤退。整个战役期间,差不多有五十万协约国士兵被运到加利波利,伤亡人数在百分之五十以上。远征军包括四十一万英国部队和七万九千法国部队。英国伤亡人数共计二十一万四千,法国为四万八千,协约国伤亡总计二十六万两千人。土耳其军参战的至少有五十万人,据官方记载,有二十五万一千人遭受伤亡,但这些数字值得怀疑。 勃鲁西洛夫战役 俄军在进攻是俄罗斯帝国在一次大战期间最大的军事胜利,亦是史上最大伤亡的战争之一,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葛瑞登·凯蒂彤丝朵将年的勃鲁西洛夫攻势称为一次大战以来奥匈帝国最大的危机及协约国阵营最大的胜仗。这场战役发动于年6月4日,是一次针对东方战线上同盟国军队的大型攻势,并持久至八月初。战事爆发地点位于今日的乌克兰,主要为伦伯格、哥佛尔及陆斯克几个邻近的城镇。是次攻势其后以主持位于俄国西南方战线的主帅,阿克列赛·勃鲁西洛夫(亦为此战指挥官)而命名。最终俄军达到了原来的目标,使德奥联军损失约万余人,但己方也损失达50多万人。 小编简单的总结一下: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信仰是不可或缺的,人民需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而奋斗,而当时普遍存在的几种思想,一种是力量崇拜,即强者崇拜,对强者的崇拜,对强权的崇拜,对强硬的力量的崇拜,小编的话说,谁肌肉多,谁力量大就跪拜给谁。 一种是自由崇拜,即不理谁强谁弱,我有我判断,民主胜过一切,越是活的不自由就越渴望自由,哪怕在无法自由的环境中也要给自已一个理由让自己显得自由,痛恨专治,痛恨剥削,痛恨君王主义,痛恨阶级制度。 简而言之,在一个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盛行的时期,还依旧存在着封建社会(君王统治、农奴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飞速工业发展军事力量的强烈差距,造成了对世界的殖民和瓜分,分赃不均造成了内部强烈的矛盾,于是几个大盗打得不亦乐乎,最终分成了两个团伙。团伙不停的许以小利招兵买马伙同各种国家成为羽翼。造成了不可开交的世界大战。 厌倦了封建统治,看清了列强的丑恶嘴脸的民众们,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形成了新的思想,对新生活的渴望,无产阶级运动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农奴翻身) 战争是矛盾的最终体现,和平是战争的最终结果。 人们唯一在战争中汲取的经验教训是:人类根本不会从历史中汲取任何经验教训。 就好像两个吵架争夺玩具的小孩,好的时候穿一条裤子,指不定啥时候就打得头破血流。 作为一个模型爱好者,应该具备很好的观察能力,也必须具备洞察的心思,通常也是历史观察者。战争没什么美好的,通过战争,感悟生活,积淀自我。 从模型爱好者的角度来看,双翼、三翼螺旋桨飞机,时常架个机枪就把机尾打断的场景在电影里不可或缺。“水箱”坦克的出现打破了旷日持久没完没了的堑壕战魔咒。铁甲舰、战列舰的海战摧枯拉朽,越来越大的舰炮尺寸成为了力量的象征。 下面科普一些一战的武器装备,各位模友什么时候也来‘历史还原’,制作呈现一下不同内容的模型场景。 一、枪炮系 德国攻城炮 奥地利毫米攻城炮 索姆河的英军大炮 比利时画架M1 法国机枪M 英军迫击炮ML9.45绰号“飞天猪” 二、坦克系 法国Renault(雷诺)FT Boirault设备是最具创造力、最奇特的体系,致力于研发可以攻破铁丝网及战壕的机器。 Schneider(施耐德)CA坦克首批生产样例之一,拍摄于圣图安的施耐德索玛工厂。其75mmBS炮见于右侧的旋转支架;一个球体内的Hotchkiss(哈奇开斯)机枪置于同一侧。 尽管步枪及机枪不能击透,但射击可产生细小钢片,使法国坦克乘员受伤或失明。为此,法国制造出这种怪异面具以保护乘员(NARA)。右:St-Chamond(圣沙蒙)坦克。 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极坦克是巨型FCMChar2C突破坦克。此款坦克原本是打算用于春季战斗,但其生产被推迟至年。 德国“活动堡垒”A7V 英国坦克mark 三、飞机系 法国纽波尔战机 法国布盖尔14轰炸机 德国福克E战机 德国容克D‘红色男爵’ 英国“药片”索普威思 俄国西科斯基S-22 四、舰船系 厌战号,厌战号(HMSWarspite)战列舰(也有译作“战仇”号、“厌倦”号)属于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主要装备8门15英寸口径主炮、12门毫米口径副炮等。厌战号战列舰于年10月31日开工,年3月完工。厌战号战列舰服役期间进行了两次较大的现代化改装。经历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厌战号多次受到创伤而最终安然无恙,成为二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传奇战舰。 柏勒罗丰号 普莽号 德国无畏舰, 德国拿骚级 戈本号 戈本号是一艘传奇的战舰,该舰年进入地中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面临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围剿,戈本号逃入当时的中立国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当时英国政府担心土耳其加入同盟国,将其在建的军舰全部扣留。德国立即提出提供戈本号以获取土耳其好感。年8月16日土耳其正式买下戈本号,11月2日编入军籍,次日即加入战斗。这艘土耳其军舰的舰员全部是德国人,战争结束时才移交给土耳其舰员。战后幸运地免遭协约国引渡。年退役,年解体。 凯撒级战列舰 以上仅为部分,实在已经成流量杀手了,还是抛砖引玉,有兴趣的同好们请自行搜索相关资料。期待早日看到大家的相关作品。小编这一天的编辑工作也就欣慰啦。小编学识有限,有不对的地方请多担待。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tq/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Let39sPINKing来场腻
- 下一篇文章: 送孩子最好新年的礼物,7晚巴哈马邮轮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