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知识塔拉瓦级通用两栖攻击
塔拉瓦级通用两栖攻击舰是美国海军的两栖作战舰艇,它配载登陆艇、两栖车辆、直升机等,兼有两栖攻击舰和运输舰的作战能力。“塔拉瓦”级舰的主要任务是运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加强营(约人)及其装备,以支援登陆战。由于舰上设有指挥控制部位,并安装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还具有指挥舰的作用。 结构特点 外观轮廓与“黄蜂”级相似,但岛形上层建筑和上层建筑后方的起重机更高大;“火神·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位丁岛形上层建筑前缘的平台上;岛形上层建筑顶部装有2部桅杆,前者为框架式,稍高,后方为综合柱式桅杆;SPS-52D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天线位于岛形上层建筑顶部后缘(“黄蜂”级位于其前缘);1部“拉姆”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位于舰尾飞行甲板下方右舷的平台上,另1部位于舰桥顶部偏左舷位置;第二部“火神·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位于舰尾左舷飞行甲板下方;备注:可浸没式船台甲板规格为81.68×23.77米(×78英尺),舰尾升降机下方可装卸4艘通用登陆艇。 研制历程 通过美侵越战争,美海军认识到船坞登陆舰和其他运输舰已不能充分保证海军加强陆战营(登陆第一梯队的基本战术单位)及其装备迅速予以海运和上岸。因此,美海军开始大力发展新型通用两栖攻击舰。在年财政年度新舰建造计划中,批准建造“塔拉瓦”级的首舰,原计划建造9艘,后决定建造5艘。第一艘舰“塔拉瓦”号于年11月15日开工建造,年5月29日服役,后四艘舰分别于-年服役,均在英格尔斯船厂建造。 为了满足美海军舰船“均衡装载”的需要,美国从70年代中期起开始建造了大型通用两栖攻击舰“塔拉瓦”Tarawa)级(LHA-1)。发展这种两栖攻击舰的主要原因有:1.节约经费:这种舰综合了美国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和武装货船的性能。它具有一艘两栖攻击舰装载的登陆兵和直升机、一艘船坞登陆舰装载的登陆兵和直升机、一艘船坞登陆舰装载的登陆艇和一艘武装货船装载的货物的能力。若要完成同样的装载任务,需要三艘上述运输舰来完成,这会使造舰经费增加约20%。 2.提高作战的有效性:由于这种舰将登陆兵及其装备(如直升机、登陆艇和各种车辆等)按比例地装在一艘舰上,故可避免因一艘专用运输舰被击沉,而丧失登陆部队的作战能力。从美侵越战争中表明,船坞登陆舰和其他运输舰已不能充分保证海军加强陆战营(登陆第一梯队的基本战术单位)及其装备迅速予以海运和上岸。因此,美海军声称今后将大力发展新型通用两栖攻击舰。早在年财政年度新舰建造计划中,批准建造“塔拉瓦”级的首舰,原计划建造9艘,后决定建造5艘。第一艘舰“塔拉瓦”号于年11月15日开工建造,年5月29日服役,后四艘舰分别于~年服役,均在英格尔斯船厂建造。年美政府预计5艘舰全部费用为11亿4千5百万美元,即平均每艘费用为2亿2千9百万美元。在90年工初,该级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例如用“密集阵”火炮代替了MK25“海麻雀”导弹发射装置,安装了RAM反辐射导弹发射装置等。“塔拉瓦”级舰的主要任务是运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加强营(约人)及其装备,以支援登陆战。由于舰上设有指挥控制部位,并安装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还具有指挥舰的作用。 性能指标 塔拉瓦级通用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吨;主尺寸:长×宽×吃水.2×40.2×7.9米;人员编制人(军官56人)。动力装置2×锅炉,2×齿轮传动式涡轮机,千瓦,双轴;巡航/最大速度24节;续航力/20(海里/节)。装载能力载员,4×LCU-级通用登陆艇,或通用登陆艇,2×部队登陆艇,t航空燃料;直升机19×CH-53D或26×CH-46D/E 吃水:7.9米满载排水量:吨舰长:.2米舰宽:40.2米发动机功率:52.2兆瓦最高航速:24kn续航力经济航速:20节续航力:海里船员:人直升机:19架搭载人员:人固定翼机:6架飞行甲板长:米飞行甲板宽:36米现役数量:5艘建造数量:5艘动力装置:2台蒸汽轮机推进器:双轴,1部首侧推装置,千瓦舰员:(军官56)人 武器装备2×MK-29“海拉姆”近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MK-15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电子战SLQ-32电子战系统,MK-36箔条干扰火箭发射器材雷达SPS-52C、SPS-40B对空,SPS-67对海,SPS-64(V)9导航,MK-火控(导弹),SPS-60炮瞄,MK-86炮瞄;导航URN-25塔康;指挥控制ITAWDS战术指挥,WSC-3卫星通信1.动力装置主动力系统:2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蒸汽轮机,马力,双轴。1个艏助推器,马力。电站:4台0kW蒸汽轮机交流发电机;2台kW柴油机交流发电机(应急用);另有4台kW柴油机,供电子设备使用。2.武器导弹:2座通用动力公司的反辐射防空导弹发射装置(每座备弹21枚)。舰炮:2门MK45Mod.mm火炮;6门MK型25mm机关炮;2座MK15型六管20mm“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固定翼飞机:AV—8B“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飞机,需要时可代替一些直升机。直升机:19架CH—53D“海上雄马”或26架CH—46D/E“海上骑士”直升机。3.电子设备雷达:1部SPS52C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1部SPS40B/C/D雷达;1套MK23目标捕获系统;1部SPS67对海搜索雷达;1部SPS64(V)9导航雷达;1部URN25“塔康”战术导航雷达;1部SPN35A飞机进场控制雷达;1部SPN43B空中交通管制雷达;1部SPG60火控雷达;1部SPQ9A火控雷达;1部CISMKXV敌我识别雷达。火控系统:1套MK86Mod4火炮火控系统; 2部光电指挥仪。电子战系统:4座MK36SRBOC六管固定式诱饵发射装置;1套SLQ25“水精”鱼雷诱饵系统;1套北约“海蚊”系统;1套SLQ49浮标假目标系统;1套AEBSSQ95系统;1套SLQ32V(3)组合式雷达侦察、干扰和欺骗电子战系统。作战数据系统:1套登陆战综合战术数据系统。4.军运能力陆战队队员:名登陆艇:4艘LOU型通用登陆艇;或2艘通用登陆艇和2艘LCM8机械化登陆艇;或17艘LCM6机械化登陆艇;或45辆履带式登陆车;或4艘大型人员登陆艇,另可带1艘气垫登陆艇。燃油:t航空燃油。 主要特点构造特殊。外形同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采用通长甲板,高于舷,甲板下为机库。甲板整体为方形,舰首略窄,两座毫米舰炮位于甲板顶端两侧(现已拆除)。舰右侧岛式建筑较长,只一座,前后设置两低桅,前桅后和后桅前有两级烟囱。两部升降机分别位于左侧船舷后部级船尾。用途广。该级舰可作为直升机攻击舰、两栖船坞运输舰、登陆物资运输舰和两栖指挥舰使用,能完成4~5艘登陆运输舰的任务。、武器装备多、威力大。该级舰装备有对空导弹、机载空舰导弹和近防武器系统,以及直升机和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形成远、中、近结合和高、中、低一体的作战体系,具有防空、反舰和对岸火力支援等能力。吨位大。该级舰系美国海军战后建造的第二大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近吨,仅次于黄蜂级。指挥控制系统较先进。该级舰装备有对内对外通信系统、通信数据收集与处理系统、登陆战战术情报综合系统,以及大量的先进电子设备,可作为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指挥舰使用。战斗经历年海湾战争中,该级舰与“硫磺岛”级舰部署在海湾地区,在两栖作战中实施垂直登陆突击行动。全部“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现均退役,被更为先进的“黄蜂”级所替代 1.多用途性“塔拉瓦”级服役后,美海军的登陆能力已显著增强,能部署大约一万名海军陆战队员及其装备,并提高其机动能力,使美国“在必要的时间把部队送到必要的地点”,参加了年的海湾战争。这种舰的主要技术特点,简要归纳如下。由于这种舰体现“均衡装载”设计的概念,一艘“塔拉瓦”号能完成3~4艘一般登陆运输舰承担的任务。因此,此级舰服役后,能提高舰队的“灵活反应”能力,可相应地减少在役运输舰只的数量,并可节省燃油等费用。2.作战威力大在登陆战中,这种舰除改进和增强了自身攻防能力外,主要具有三重威力,即出动直升机实施垂直包围,出动垂直短距起降飞机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出动登陆车辆和登陆艇进行登陆攻击。3.具有指挥舰作用由于舰上指挥和控制部位较多(例如登陆特混舰队指挥官控制中心、登陆部队作战控制中心、战术空中协调中心和换乘控制中心等),并装有大量电子设备(如登陆战综合战术数据系统等),所以在登陆战中海陆空三军协同行动时,可作为指挥舰使用。4.承担护航任务由于舰上火力较强,可提供一定的海上火力支援和近距离空中支援,因此这种舰与其他舰只一起,可担负登陆特混舰队的护航任务。5.完成后勤支援在登陆战区域,医院船(船上医疗设施齐全)。支援船和水面维修船使用。由于航速大和备品充足,它们能迅速抵达遭受灾害的现场,及时提供医疗及衣食等必需品。舰上的电子设备,可为在舰上设立临时的营救或撤退指挥所提供一切方便。 历史发展世界上首级真正的两栖攻击舰---“硫磺岛”级没有携带通用登陆艇,因此大部分人员和装备只能换乘其它两栖战舰实施登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两栖作战能力。鉴于此,美国海军于70年代开始建造功能更齐全的“塔拉瓦”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塔拉瓦级具有全通飞行甲板,右舷有一巨大的矩形舰岛。直升机库位于舰体后段飞行甲板下方,舰上有两具升降机,一具位于左舷侧,另一具位于舰尾飞行甲板中线。舰体内直升机库层甲板的前方为各项的仓库,如同硫磺岛级一般,这些装备由两具小型升降机运送至飞行甲板上。直升机库下方为一个巨大的船坞,可容纳4艘级通用登陆艇。舰上并装有船侧推力器,以利进入或离开船坞。“塔拉瓦”级级舰外观如同航空母舰,舰内除直升机机库外,还备有船坞登陆舰那样的登陆艇用船坞,可作为直升机攻击舰、两栖船坞运输舰、登陆物资运输舰和两栖指挥舰使用,能完成4~5艘登陆运输舰的任务。同时,由于该级舰将登陆兵力及其装备、直升机、登陆艇和车辆等按比例装载在一艘舰上,故可避免一艘专用运输舰被击沉而丧失登陆部队作战能力,从而提高了其作战效率。“塔拉瓦”级配有完善的医疗设备,医院船。“塔拉瓦”级吨位大、航速快、续航力高,持续作战能力强,因此适应远洋作战需要。“塔拉瓦”级舰设有直通式飞行甲板、岛式上层建筑和机库等与航母相同的设施。该级舰的岛式上层建筑位于舰中部右舷,上层建筑顶部设有2个烟囱和2个格子桅。在飞行甲板上设有9个起降点,供直升机起降。飞行甲板上可供9~12架直升机同时操作。在飞行甲板尾部下方设有机库,机库长约65米,宽30米,高约8.5米,可容纳19架CH-53D“海上种马”大型直升机或26架CH-46“海上骑士”中型直升机。根据需要,也可将其中部分直升机换载为AV-8B“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以加强空中支援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年参加海湾战争的该级“塔拉瓦”号和“拿骚”号就搭有部分“鹞”式飞机。在艏部飞行甲板下面,设有面积为平方米的进行适应性训练的大舱室,舱室内的温度可由人工控制,可模拟登陆区的气候条件。海军陆战队员在登陆作战前,通常都要在该舱室进行临战状况训练。舰上共设有2部升降机,艉部机库甲板下设有81.6米长、23.8米宽、三层甲板高的坞舱,可容纳4艘41米长的登陆艇。坞舱前部从中间隔开,可通往车辆甲板。当压载舱进水使舰艉下沉时,登陆艇可通过艉门下水或进坞。艇只调度室将船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供进坞艇用,一部分供出坞艇用,两者互不影响。艇船以舌门与车辆甲板相连,车辆可进坞装于艇,亦能进机库或到飞行甲板装于直升机。坞顶设一单轨,保证自动向登陆艇提供物资。该级舰的车辆甲板有两层,其间以2块上下坡板连接。一层是主车辆甲板,用于装载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车辆;一层是副车辆甲板,用于装载吉普车等轻型车辆。当用登陆艇运输车辆时,车辆可沿下坡板直接降到坞舱甲板;当用直升机运输车辆时,车辆可沿上坡板直接升到机库甲板。车辆甲板装载面积平方米。 “塔拉瓦”级装备有对空导弹、舰炮和近防武器系统、电子战系统,具有较强的防空、反导能力。在登陆战中,该级舰具有3种能力:出动直升机实施垂直包围;出动垂直/短距起降飞机进行空中支援;出动两栖战车和登陆艇实施攻击。由于舰上火力较强,可提供一定的海上火力支援和近距离空中支援,所以可与其它舰艇一起担负对特混舰队的护航任务。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完备,使其也能作为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指挥舰。该级舰十分重视防火。机库内用2个防火门分隔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设有一套自动灭火系统。此外,在坞舱、弹药库和货舱等重要区域也都设有自动灭火系统。一旦发生火情,在30秒内即可把火熄灭。该级舰建成服役后,几经现代化改装,比如用“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替代“海麻雀”舰空导弹,加装2座“拉姆”近程舰空导弹系统,拆除毫米舰炮,增加起降AV-8B“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能力。美国海军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共建有5艘,首舰“塔拉瓦”号(LHAL)于年动工建造,年5月服役。该级舰长.9米,宽31.8米,吃水7.9米,满载排水量吨,航速24节,续航能力海里/20节。可搭载6架AV-8B“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4架AH1-W“超级眼镜蛇”攻击直升机、12架CH-46“海上骑士”运输直升机、9架CH-53“海种马”运输直升机和4架UH-1N“休伊”多用途直升机(或6架AV-8B“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12架CH-46“海上骑士”和9架CH-53“海种马”运输直升机);2艘LCU通用登陆艇、1艘LCAC大型气垫登陆艇和4艘LCPL大型人员登陆艇。船员人,其中军官82人。一次可送载1名陆战队员。舰上武器有:2座21单元“拉姆”(RAM)舰空导弹发射架、2座MK15型6管20毫米“密集阵”近防系统和4门MK38型25毫米机关炮。 导弹:2座“拉姆”近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舷号 舰名 开工 下水 服役 退役 母港LHA-2 塞班.3.21 .7.18 .10.15LHA-3 贝劳·伍德.3.5 .4.11 LHA-1 塔拉瓦.11.5 .12.1 .5.29LHA-5 佩利洛.11.12 .11.29 .5.3LHA-4 拿骚.8.13 .1.2 .7.28 装载能力:名登陆人员;4艘LCU-型通用登陆艇,或2艘通用登陆艇(LCU)和2艘LCM-8型机械化登陆艇,或17艘LCM-6型机械化登陆艇,或45辆牵引登陆车,或1艘气垫登陆艇和4艘轻型人员登陆艇;吨航空燃料;19架CH-53直升机,或26架CH-46D、CH-46E直升机,需要时可由6架AV-8B战斗机替换部分直升机。舰炮:2座Mk-15“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6座Mk-型25毫米全自动舰炮,8挺12.7毫米机枪。雷达:SPS-48E型三座标对空搜索雷达,SPS-40E型对空搜索雷达,Mk-23型目标捕获系统,SPS-67(Ⅴ)3型对海搜索雷达,SPS-64(Ⅴ)9型导航雷达,SPG-60型火控雷达,URN-25型“塔康”战术导航系统,CISMk-XV型敌我识别雷达。电子战:4座Mk-36型6管固定式SRBOC诱饵发射装置,SLQ-25“水精”拖曳式鱼雷诱饵,北约“海蚊”SLQ-49型干扰浮标,SLQ-32(Ⅴ)3型电子战系统。指挥控制:ACDS-0型海军战术及先进作战指挥系统,两栖作战战术综合数据系统,4A、11、14和16号数据链,SSR-1、WSC-3(UHF)、USC-38(EHF)卫星通信系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tq/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娱悦周刊baby生子刘德华坠马受伤周立
- 下一篇文章: 90天,如何用不足2万预算走完美洲大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