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境况下行动中的历史2近代国家
白癜风医疗的饮食禁忌 http://m.39.net/pf/a_9671094.html前文链接:人的境况(上)前文链接:人的境况(下)1 本文字,谨慎阅读。人们的行动以蓝字标出。 目录顺序: 3.2.1中世纪的秋天 记述-年尼德兰的宗教环境、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等背景信息。 3.2.2陛下何故造反? 讲述-年从勃艮第人到西班牙人统一并治理尼德兰的政治史,以及尼德兰革命的直接诱因与进程。 3.2.3在漩涡之外 交代尼德兰革命的结局,尼德兰分裂,部分解释了为何只有尼德兰北部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2尼德兰革命与近代国家的出现 奥古斯丁时代的政治行动虽然繁杂,但因他与时人古典风格的记载的固然倾向,我们依然只能将其归因到一个个有名有姓的政治人物之上——皇帝、贵族、教士、富人,而被教会牧养的平民除了安布罗斯召集来以对抗皇帝的惊鸿一瞥,几乎根本不会出现。故而在上文的论述中也只能主要以思想史为脉络作简单的梳理。只是托马斯·库恩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指出学人有着更强大的将科学学科的思想史书写成一部线性发展的历史的冲动,并将新思想新概念的提出想象成提出者的专利,用一个个大师的名字点缀出滚滚向前的科学发展的洪流。这并不利于呈现出实质上所有的有识之士的发声与著作都是在面向他们所期待倾听的群体进行对话或者说服——因为那个群体的样貌特征已经模糊在了历史的笔触之外,而前置的交流亦已杳然。 科学革命更像是不知道会打到哪儿的台球至于漫长的中世纪,我们对之的历史想象更加是暗无天日、麻木蒙昧的神权统治。除了国王、领主与主教为了自己的权力与私欲相互攻杀——这些都无法进入真正的行动的范畴,似乎面向彼岸的救赎彻底的压倒了此世中人的政治行动能力。但这依然是一个过度绝对化的错误印象。行动不是从炁中无端生发出来的,它们根植于长周期的历史渊溯。只有当历史条件都基本具备了,才有这样的基础可能产生一定的政治行动,而是否真的发生则是另一回事。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16世纪近代的先声,更多的资料与遗迹让我们能贴近整个社会跳动的脉搏,而给出能更好体现“行动”特征的论述逻辑(与我们的想象相反,逻辑必然更繁杂混乱,也才更加真实)——这里我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ly/9533.html
- 上一篇文章: 同猪不同命,有的上案板,有的去海滩走进巴
- 下一篇文章: 319更新新冠肺炎疫情下有关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