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的一声枪响,

老板阿平缓缓倒在酒店旋转门外,

这是电影《老板的故事》的结尾,

周润发所饰演的是和平饭店的老板,

这部电影在香港上映时,名字就叫《和平饭店》。

游人们沿着南京东路直奔毗邻外滩的和平饭店,

这个集巴洛克和哥特风格于一身的建筑,

以其浓墨重彩的辉煌历史,让远东所有其他的酒店都黯然失色。

这里曾是上海精英的豪华娱乐场所,十里洋场的顶级社交中心,

每晚都有奢侈的庆典活动,真正的巴黎时装秀,

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员,还有许多知名人士。

——都长期入住这里的豪华套房。

和平饭店的前身是华懋饭店,始建于年,

推开饭店的那扇旋转门,迎面而来的是满满的老上海风情,

经过百年岁月的沉淀,它不仅是一家华丽优雅的饭店,

更是一座绽放上海璀璨光华的博物馆。

饭店曾在年,耗费5亿巨资只为“修旧如旧”,

向世人一绽放曾经的芳华,

进入饭店大堂左转,沿着狭窄的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二楼,

50平米的迷你博物馆里,陈列着来自上个世纪的辉煌。

▲和平瑰宝之铝质唱片

这些展品五一不是原件,例如沙逊时期爵士吧的桌子和圈椅,

上世界50年代的银器、铜制的冰筒,

据说早在年饭店开张时,沙逊几乎把整个欧洲都搬了过来:

大理石地砖来自意大利,水晶玻璃吊灯是正宗的法国货,银质餐具则产自于英伦。

▲上个世纪50年代的银器

▲饭店大堂的水晶灯饰

英籍犹太人维克多·沙逊爵士出生于英国犹太贵族家庭,

大学就读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一战时候参加皇家空军受伤左脚致残,

他不仅是和平饭店曾经的老板,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乱世枭雄。

他曾任印度殖民地国会议员,皇家委员会委员等职位,

负责调查印度工业劳动问题,

20世纪20年代,由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他将新沙逊洋行的经营重点转移至上海。

▲上个世纪的上海

年他来到上海主持业务,接手了沙逊家族企业,

年继承并成为家族公司的掌舵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沙逊家族是上海最知名最富有的犹太家庭,

各种高风险高利润合法不合法的生意,都被他们做的风生水起。

▲老沙逊洋行

房地产更是他们家族的主业,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都归沙逊公司所有,

如沙逊大厦、河滨大楼。华懋公寓等等,

可以说沙逊绝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上海这个城市,

特别是加速了外滩的发展,那时候的上海是真正的冒险家的乐园。

▲原来的华懋公寓

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重要的活动和访客,都会在这里进行。

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订婚,卓别林来访、卡活尔写《私人生活》剧本,

孙中山在国民恳亲大会中提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都与这家饭店息息相关。

▲蒋介石和宋美龄

▲孙中山题词

贵族出身的维克多爵士,对奢华优雅生活方式的热衷,

充分体现在饭店的装修上:

楼顶修建俯瞰城市全景的私人寓所,

暗色的橡木板。绿色铜制的金字塔屋顶,

成为外滩天际线上最具特色的标志建筑。

今日这个顶层套房成为沙逊总统套房,

高高在上俯瞰整个外滩全景,其余以德、法、日等命名的九国套房,

更是极尽奢华充满了异国情调。

由于他热衷赛马和狩猎,因此最初将酒吧命名为“马与猎犬”,

而驻场爵士乐队的精彩演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酒吧因此改名为“爵士酒吧”。

如今当年的老乐手早已逝去,现在的这支乐队重组于年,

由六位从事演奏生涯半个多实际的老乐手组成,

他们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AsTimeGoesByInShanghai》

影片于年4月25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全球首映。

▲纪录片海报

他们“不老的传说”也成了上海和平饭店一道亮丽的风景,

西方的观众惊讶于这样的一群音乐人,在没有爵士传统的“远东”,

如此忘情又专注地演奏了半个世纪。

▲早年乐手合照

▲与莫文蔚合作的第一张爵士专辑

乐队曾27次受邀前往世界各地演出,接待过的贵宾多不胜数,

当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卡特及列根,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等,

甚至到访饭店的克林顿也与老人们同台演奏过萨克斯管,

年他们更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

——世界最佳酒吧之一

他还引进了欧洲下午茶的传统到了上海,

酒吧里每天演奏着古典乐和歌剧,

亨利·内森的全美华懋舞蹈团于每日晚上八时准时上演,

直至今日,茉莉大堂吧每天下午茶时,客人们都在乐队的演奏下,

身着曳地长裙翩翩起舞,而专业的舞蹈教师会辅导他们。

▲茉莉酒廊

▲晚宴舞会

作为一位戏剧爱好者,维克多记录了许多电影和戏剧,

他还留有聚会中许多宾客的照片,

作为一个狂热的摄影师,他使用上海第一台禄来福来相机,

拍下了这座城市和所有他感兴趣的东西。

▲维克多留下的老照片被展出

然而由于安置了许多欧洲流亡者,维克多收到越来越多日本方的压力,

他决定离开上海名全新的战后政治格局,迫使他迁居至巴哈马的拿骚,

随着他搬离中国后,他在上海的产业也收归国有。

▲美丽的拿骚被维克多视为最后的故乡

年,华懋饭店改名为和平饭店,

之后他在上海的全部企业都被政府没收,

年79岁的维克多死于心脏衰竭,

——他的妻子建立了沙逊心脏病儿童基金会。

▲沙逊别墅,是艺人张国荣居住过的最钟爱的一所

▲电影《红色恋人》取景于这里

▲写真集《庆》取景这里

至此没有子嗣的维克多与上海再无任何联系,只留下来和平饭店,

这座外滩上最富丽堂皇的酒店,成为他在上海最重要的遗产。

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一书中,

没有一座建筑能比和平饭店更胜任来做上海的纪念碑。——陈丹燕《成为和平饭店》

作家陈丹燕眼中的和平饭店如此动人:

——维也纳的咖啡巴黎来的香水,全都来陪衬一个欧洲人在上海发迹的故事,

美国的卓别林、中国的宋庆龄和鲁迅,他们从黄铜的旋转门外转了进来,

走在吸去了所有声音的红色地毯上。

现在的和平饭店将要历经百年沧桑,

那些大事记和到访的名人政要,都沉淀在岁月中,

也浓缩在一张张旧照片中,供各国的游客观赏追询,

而这里的怀旧,既属于上海也属于全世界。

本文来源民宿精选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
甲氧沙林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ly/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