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堂战列舰的演变史上
小贴士战列舰简介战列舰(Battleship),又翻译为战斗舰、战舰。由于战列舰上装备有威力巨大的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具有强大攻击力和防护力,所以,战列舰曾经是海军编队的战斗核心,是水面战斗舰艇编队主力。由于这种军舰自16世纪发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止,一直是各主要海权国家的主力舰种之一,因此在过去一度被称为主力舰(指一个海军历史阶段中用于争夺制海权的最强大的舰种)。
战列舰是19世纪6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军的主力军舰舰种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弹道导弹潜艇所取代。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具有吨位大、火力强、装甲厚、航程远等特点。
战列舰又是怎样演变成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样子的呢?风帆战列舰战列舰 一词的英文原文为Battleship,直译为“战斗舰”。这个名字起源于帆船时代的“战列线战斗舰”(MainLineofBattleShips)。战列舰名称是随着-年英国--荷兰战争中海军战术的改变而出现的。当时海战方式为交战双方的舰队在海战中各自排成单列纵队的战列线,进行同向异舷或异向同舷的舷侧方向火炮对射。凡是其规模足够大,可以参加此种战斗的舰船均被称作战列舰(ShipsoftheLine)。年建成的英舰“海上君王”号便是这种战舰的第一艘,它有3层舷炮甲板,门火炮。这时的战列舰都是木制的帆船。
17世纪70年代后,英国海军按照以下标准对舰船进行分类:
一级舰——三层炮甲板,火炮、门,定员人以上,排水量-吨。代表性舰船为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海军上将的旗舰“胜利”号。
二级舰——三层炮甲板,火炮98门,定员人左右,排水量吨以上。
三级舰——二至三层炮甲板,火炮64、74、80门,定员-人左右,排水量-吨。这是英国海军中数量最多的主力舰只。
四级舰——两层炮甲板,火炮50门,定员人左右,排水量吨以上。 上述四级舰均被称为战列舰。规模在此之下的舰船被归类为护卫舰(Frigate)、巡航舰(Corvette)和单桅纵帆船(Sloop)。 此时的战列舰基本上全为木材建造,有时在水线以下包裹铜皮。动力为风帆,武器为前膛火炮,发射用于摧毁船体的圆形弹丸、杀伤人员的霰弹以及破坏帆具的链弹。风帆战列舰铁甲舰19世纪中叶之后 随着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的发展,风帆动力战列舰逐渐让位给蒸汽动力战列舰,战列舰进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钢铁军舰时代。年,法国建造出世界第一艘以蒸汽机为辅助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成为海军蒸汽动力战列舰的先驱。它装有蒸汽机为主动力,但仍挂有作为辅助动力的风帆。年至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奠定了蒸汽装甲战列舰在近代海军舰队中举足轻重的统治地位。年,法国建造了排水量吨的“光荣”号(Gloire)战列舰。年,英国建造了排水量吨的“勇士”号(HMSWarrior)战列舰。这两艘军舰外面包覆铁质装甲,被视作世界上最初的两艘蒸汽装甲舰。“勇士”号也挂有辅助的风帆,战舰上的风帆直到20年后才逐渐消失。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北方海军的小型装甲炮舰“莫尼特”号(USSMonitor)首次采用了封闭的回旋式炮塔。它与南方邦联海军的“弗吉尼亚”号装甲舰(CSSVirginia)之间发生了首次近代意义上的海上炮战——年的汉普敦海战。 年,法国建造了第一艘装有旋转炮塔的战列舰“阿尔贝王子”号,由于炮塔式舰炮可向任何方向,排成一线纵队的战列战术似乎过时了,所以在一段时期里装甲舰的称谓取代了战列舰。 年,英国建成“蹂躏”号装甲舰,该舰已废除使用风帆的传统,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第一艘纯蒸汽动力战列舰。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各海军强国的蒸汽装甲舰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蒸汽机不仅为军舰提供了推进动力,而且蒸汽还被用于操纵舵系统、锚泊系统、转动装甲炮塔系统、装填弹药、抽水及升降舰载小艇等。大型蒸汽装甲舰的排水量达到至吨,推进功率达到至匹马力。这时的装甲舰在主甲板的中央轴线上或者舰体两侧装配了能做度全向旋转的装甲炮塔,舰炮也都普遍采用了螺旋膛线,攻击力进一步增强。此时的主力舰大多被称作“铁甲舰”(Ironclad),中国的定远、镇远皆属此列。 这一时期的装甲舰由于形制不一,多数不追求传统的战列线火力发挥,因此通常认为此时期属于一个短暂的战列舰发展断代时期。铁甲舰无畏舰年 英国人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采用全钢质舰体的战列舰——“君权”号(HMSRoyalSovereign)(君权级战列舰),该舰随后成为各国战列舰设计的样板。它采用4门双联装主炮,以前后各配置一个炮塔的方式安装在舰身纵轴线上,加强了副炮群的数量及射角分配,能将所有火力集中于侧舷,战列舰的称谓名称又恢复了。此后,战列舰普遍采用钢质舰体,满载排水量可达到1-吨,采用螺旋膛线的主炮口径达到至毫米,舰体防护装甲的厚度达到至毫米,航速为16至18节。此时,舰炮威力、装甲防护力、航速和排水量等,成为各国公认的建造战列舰的四大要素,[3]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的海军纷纷建造大批战列舰。战列舰已经成为海军强国实力的象征。 随着技术发展,使用管退技术的速射炮逐渐取代旧式火炮,此时的战列舰开始装备两种口径的主炮。一级主炮为老式的架退炮,布置在舰体纵向中轴线上,用于击穿敌方战列舰的厚重装甲;二级主炮为新式的管退速射炮,布置在舰体两侧,用于对抗巡洋舰及轻型军舰,也用来打击敌方战列舰的次要防御部位。动力多采用往复式蒸汽机。 年,一种全新的战列舰出现了。无畏舰(Dreadnought)的名字来源于英国海军的无畏号战列舰(HMSDreadnought)。它采用了统一口径的重型火炮,以及高功率的蒸汽轮机。其设计实现了意大利著名工程师库尼贝迪上校的构想,无畏号标准排水量吨,航速21节,装备有五座双联装毫米主炮,24门76毫米副炮,5具水下鱼雷发射器,这比当时其它最大的战列舰的火力还要强1倍以上;两舷,炮塔和指挥塔的装甲厚达毫米。无畏号的下水,加快了各国海军的竞争。德国的拿骚级战列舰、美国的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该级舰的设计定型早于无畏号,但是建造时间较长,而且该级舰是最早采用前后背负式主炮塔及全中轴线布局的战列舰)的其后续舰纷纷采用无畏号的标准; 意大利的但丁·阿利格伊切里号战列舰革命性使用布置在舰体纵向中轴线上三联装主炮炮塔。此类战列舰被统一命名为“无畏舰”。其特征可以概括为:统一口径的主炮(通常口径为11至13.5英寸),主炮塔布置于舰艏和舰艉,以及交错布置于舰身舯部。排水量大多为0吨以上,一般使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航速超过19节。这一时期,英国和德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海军军备竞赛。到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共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73艘,德国则有52艘。无畏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ly/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長島兩城鎮入選全美最適宜居住地之列
- 下一篇文章: 这里有10部电影,收纳了纽约的美好与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