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价值线

作者

价值线小精

8月15日,年全球创新指数在瑞士日内瓦发布,瑞士、瑞典、英国、美国和芬兰依次占据榜单前五位。中国位列第25位,较前一年上升4位。

真正的赢家始终是瑞士,他们已经连续五年蝉联榜首位置。

在这个欧洲小国,国土只有4万平方公里,每年可耕种和放牧的时间仅有4个月,但却拥有世界上品质一流的奶制品;瑞士不产可可豆,却拥有世界闻名的巧克力和咖啡;瑞士平均每千余人拥有一家银行,人均吸收国内外存款世界排名第一;瑞士的手表“含金量”世界第一,机床若是论斤出售,单位价格约为日本和美国的3倍…

瑞士每年新设的企业约为4万家,每年也有不少企业在消失,但只要健在的企业,其平均寿命为岁。

瑞士人均拥有专利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瑞士公民赢得诺贝尔奖的比例远超其他任何国家。

从一个国内战略资源匮乏,很长时间都摘不掉贫穷的帽子的小国,到现在卓尔不群的欧洲经济“孤岛”。瑞士人伟大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里,究竟蕴含着什么秘密。

硅谷也自叹不如!这些黑科技,都来自瑞士1神速度!电动公交车充电只需15秒!

还在抱怨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太长?其实,这个全世界最快的闪充技术,在三年前就已经很成熟了...来看看瑞士的电动公交车是什么样的

TOSA技术支持的全电动公交车

到站开始充电

1秒钟时间即可对接顶部充电桩

电流迅疾充入车顶的电池组

充好后,连杆快速拔出

车辆便可继续前行

2和人一起工作的机器人

近几年,Google、Telsa等公司各种AI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报道层出不穷。一直低调行事的ABB在这些方面早就具有了相当的技术成熟度,那些复杂的工业机器人领域更是很早就有ABB的身影,就拿最近的全世界第一台可与人协同工作的YUMI智能机器人来说,这是多年来ABB在智能机器人领域长期积累的结果。

人类与YUMI协同操作

完全人性化的设计与AI人工智能

使得机器与人之间不会产生任何碰撞

两者之间协同高效地工作!

3寄托追思的骨灰钻石

把骨灰做成钻石,这恐怕是最高大上的黑科技吧~~

瑞士的一间叫Algordanza的公司,是全世界第一家把骨灰变成钻石的公司,最近几年,他们每年都会帮助超过盒骨灰转变成钻石,每颗钻石收费从至2万美刀不等,算下来要比买普通的钻石还贵很多呢~~

Algordanza这个名字在当地的罗曼什语里是“追忆”的意思。。。

4模拟飞行的虚拟现实技术想必见多识广的各位都很熟悉这种视角。没错,就是所谓的“鸟眼看世界”,虽然经常在各种大片里看到这种场景,可真的体验过像鸟一样飞翔的感觉的同学恐怕就不多了。毕竟,要得到城市上空飞行的许可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不得不说,价格不菲!但是来自苏黎世艺术大学(ZurichUniversityoftheArts,ZHdK)的交互设计(InteractionDesign)大咖MaxRheiner想到了一个让你体验高空翱翔的解决方案,既不用申请许可,也不至于贵得肉痛——这就是虚拟现实飞行模拟器Birdly。?模拟飞行现场使用Birdly的时候,小伙伴们需要趴在飞行器上,双臂张开撑在两边的平板上。飞行过程中,你可以看到立体的虚拟场景,通过前后倾斜身体感受俯冲和上升的感觉,面前的装置甚至可以配合你的速度营造气流、发出各种场景里应有的气味,如海水、工厂等等。各种逼近真实的特效让使用者赞不绝口,使Birdly一跃成为了最受欢迎的VR产品之一。5太阳能大飞机

“阳光动力”是全世界首个完全靠太阳能飞行的大飞机,已经实现了全球飞行哦,还来过中国的南京。这款单座飞机可以日以继夜不间断飞行,期间不需要一滴燃油,完全依赖太阳能获取动力。首次环球3.5万公里飞行计划5个月完成,其中包括25个飞行日。

这些我们熟悉的东西,也是瑞士发明的1巧克力

年,FrancoisLouisCailler在莱蒙湖畔开设全瑞士首家巧克力厂,生产出历史上第一块固体巧克力。但是那时候的固体巧克力还是粗糙和易碎的。

年,豪尔顿发明了一种螺旋压力机,使用这种压力机,他第一次将可可脂从可可豆中分离了!随后大家发现,可可脂可以使可可豆磨成的糊状物(可可液块)更光滑,更容易跟糖混合在一起,而可可豆榨完脂后剩下的可可粉,则可以使可可饮料的风味更浓厚。这个发明使巧克力质量大大提高。从此以后固体巧克力终于告别了粗糙和易碎,开始精致起来了。

年,瑞士巧克力制作人丹尼尔·彼得(DanielPeter)成功使用了雀巢公司的干奶片制得了牛奶巧克力,这是第一次牛奶巧克力被制造出来。丹尼尔·彼得也是固体巧克力的奠基人之一。

年,瑞士人RudolpheLindt(对,就是Lindt巧克力的创始人)发明了精炼(Conching)技术,使巧克力的品质产生了飞跃。

2速溶咖啡

年,瑞士雀巢公司研制的速溶咖啡问世,使人们可以更轻松地喝上美味的咖啡。由此可见,瑞士的创新源自对产品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jp/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