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份,局座刚刚退休,在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时,他和记者谈到了对自己未来想制作的节目的定位:

“以后我会做一些历史性纪实性的东西,更加深层次的,比如军事历史、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新闻背后的故事等,有点类似军事科普。”

实际上局座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的学术习惯让局座更喜欢琢磨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而非事件本身,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一点也对局里的小编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凡事都想了解来龙去脉,想知道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也是局座召忠坚持军事科普的初衷之一。

书接上回,在上一期《二战时要是捡到了鱼雷,里面没准就有个日本人

局器》中,小编从诞生到覆灭,细数了回天鱼雷罪恶的一生,并且在结尾约定要扒一扒回天鱼雷的“祖坟”。今天小编就来赴约,一窥回天鱼雷的“欧洲血统”。

(图源jjaktapak)

没错,谁能想到这么“昭和”武器,竟然是欧洲人发明的。而且这一次,英国人又一次占着专利结果被别人捷足先登。

年英国皇家海军在打造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无畏号战舰时,将鱼雷管安置在船壳吃水线下方,并在船侧身加挂钢制防鱼雷网,可见那时英国海军就对鱼雷十分重视。

“无畏”号纵向剖面图

其中20、30、32处均为鱼雷仓

(图源Saskr/wikipdia)

三年后,皇家海军中一名年轻的军官兼设计师戈弗雷·赫伯特(GodfryHrbrt)目睹了鱼雷的威力,但也意识到了航程短、控制难的缺点,于是灵光一现,将人与鱼雷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于年获得了“载人鱼雷”的专利。

当时正是一战前夕,欧洲地区火药味很浓,于是他向皇家海军“推销”自己的发明。当时全权掌管英国军务的战争办公室认为戈弗雷是泰晤士河的水喝撑着了,这种人骑鱼雷的操作不是自杀式攻击吗?以“不切实际”和“不安全”为理由拒绝了载人鱼雷。

位于伦敦的帝国战争办公室旧址

(图源wikipdia)

一转眼巴尔干岛这个火药桶就被萨拉热窝的火星子给引爆了,欧洲各国迅速抱团扭打在一起。年,37岁的意大利海军少校拉斐尔·罗塞(RaffalRosstti)蒂面对奥匈帝国的凶神恶煞的大炮巨舰,也打起了鱼雷的主意,同样设计了一款具有西西里风味的载人鱼雷。

(图源wikipdia)

和那名英国军官一样,拉斐尔和上级汇报后也碰了钉子,因为一般的军官没有他们这种脑洞。不过这个倔强的意大利人却凭着手工艺的匠人精神,自己在造船厂里偷偷摸摸的造起了原型机。他的想法吸引了一名年轻的海军中尉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saoa.com/nsdt/8569.html